在阿姆斯特丹世界第一大自行车城市每天骑行26公里的他体会到了生活的另一番风景
阿姆斯特丹:每天骑行26公里,体会生活的另一番风景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从孩子到老人,从邮递员到公司经理,从政府官员到新新人类,几乎人人脚下有一辆自行车。其实也因为荷兰的地理环境造就单车人口密集的情景,城市规模不大,若在热闹市区开车反而不便,而且整体城市的地域几乎处于水网地带,大部分土地都在海平面之下;如果你要从城南到北区需要穿越大河,当地还提供免费渡船载车服务;当地老城区又相当集中,只要步行半小时即可穿越整城,因此,自行车在这样平坦又狭窄的大街小巷更显重要。
为了打造“自行车首都”,政府追求城市的健康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及道路安全性。专为自行車設計道路交通標誌及紅綠燈,在路段和路口的標線等,都有謹慎考量,让居民在此騎單車感覺安全又自在,不用擔心汽機車與單車爭道,也減少了許多交通危害。
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荷蘭為阿姆斯特丹打造一個單車道網絡,並在地鐵設定單車專用之車廂,便利的交通和極安全的環境皆造就當地居民一處完美的騎乘環境,就連外國觀光客也特別慕名而來,“單車之城”阿姆斯特丹實至名歸,在這裡騎乘享有最好的道路空間配置,考慮了車友們的一切需求。
滿城皆是四處可見大型單車停放場。在市區各大公交站、居民區、商場、火車站、學校和運河岸邊,都設立了一些巨大的停放場以及移動停放場,有些需要付費,比照汽機器停放場方式辦理,只是在這裡,即使是比汽機器還常見。這些巨大的停放場同時提供維修站讓騎乘者可以補胎和打氣等服務。
特別是在中央火车站旁的小型立體停放场中,每一條斜坡上都堆满了坑坑洼洼的地球轮胎,还有一层层广大的停放面积,这种壮观景象让人印象深刻。大约19世纪开始,一辆两轮机动装备正式进入了这个国家民众日常生活中,那时候的人们发现这是一种既舒适又经济且简单易学的一种出行方式。当时约有73万常住居民,而单个装备数量却高达60万台,大概占到了总数近一半,无论是学者评论或游客见解,他们创造出的单机文化与他们所展现出的踏实无华的人生态度都是对这个美丽都市的一个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