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如何将旅游业从弱转强从山水文化到扶贫惠民的幸福产业探索文旅十大旅游热词2022
广西旅游业从“山水”到“文化”,实现了由弱转强,成为扶贫、惠民的幸福产业。自1978年起,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激增至2017年的512万人次,国际旅游消费从432万美元增长至23亿美元。桂林市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其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甘霖指出,党的以来,旅游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桂林”扩展到整个广西。
冬季北海银滩吸引了大量游客,其中包括一群享受温暖阳光的老年“候鸟”。杨建平和陈安是这群老人的代表,他们自2016年开始,就以“旅游养老”的方式生活。
60年间,广西滨海旅游发展从无到有。北海市 tourism bureau 提供的数据显示,在1978年时,有不到10万名游客,但到了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836万人次。东兴口岸迎来了第1000万名出入境游客,这标志着这个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
跨国瀑布景区在崇左大新被确定为5A级景区,而德天—板约瀑布跨境合作区正加速推进。此外,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一些政策也变得更加便捷,如桂林获得144小时免签政策,以及边境异地办证业务等。
据统计,2018年的上半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3.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3%,总消费达3669.2亿元,与去年的33.1%相比显著提升。因此,旅游业成为了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除了山水之美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和体验民族文化特色,将文化与旅行相结合,为新的旅程书写了一章。在《印象·刘三姐》演出的过程中,每位观众都能感受到漓江风光带来的深厚情感。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则通过打造侗族文化深度体验区、实景演出《坐妹》等品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壮族传统文化。
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便推出了栈道游以及山歌表演、“簸箕宴”等民俗活动,让每个参观者都能全面感受壮族传统节日的情趣与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山水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广西旅游行业实现了巨大的转变,用文化提升品质,用旅途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以此共同提高两大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走向更高质量发展路径。
伴随着这些努力,一系列新的行业态势逐渐形成,全域性效应在当地不断显现。这不仅仅是单纯增加收入,更是一个全方位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手段。在众多扶贫项目中,加盟如明仕田园景区这样的地方,不但能够创造就稳定的工作机会,而且还能够让当地居民享受到更多福祉,大幅度提高他们生活水平。而且,由于这一区域对于修路和电网设施投资得到了回报,使得原本缺乏基础设施的小村庄,如龙脊镇的大寨村,因其梯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最终帮助村民脱离贫困。
未来计划将继续支持创建特色名县及全域示范区项目,以挖掘本土资源特色,并完善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扶贫带动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持续性的社会福利计划,为地区人民带来长久可持续的人生改变。一切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方,那里不再只有自然美丽,更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故事可以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一切访客们。如果说过去是关于自然之美的话,那么现在则是在展示如何将那份自然之美融合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中,而未来的目标,则是要使这种融合成为一种独特又不可复制的地理标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产业,它不仅仅服务于经济增长,更服务于社会整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