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业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从山水文化的传承到扶贫惠民的幸福产业
广西旅游业如何从1978年的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12万人次,国际旅游消费从432万美元增加至23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广西不仅发挥了资源优势,更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山水文化的转变,最终成为扶贫、惠民的幸福产业。桂林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发展历程也值得我们深思。
自党的成立以来,广西旅游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桂林”向整个广西推进全域旅游。在北海银滩,即使是在寒冷冬季,也吸引了一大批“候鸟”老年游客享受温暖阳光。杨建平和陈安,这对夫妻是其中的一员,他们自2016年起开始过上了“养老旅行”的生活。
60年间,北海市从无名小城成长为热门目的地。数据显示,1978年接待游客总数不足10万,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激增至1836万人次。东兴口岸迎来了2018年度第1000万名出入境游客,是该口岸首次突破千万。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也变得更加便捷。桂林获得东盟10国免签政策,并有多个口岸提供边境异地办证服务。此外,还开通了40余条航线连接东南亚、东亚及南亚等地区。
近些年来,广西不仅坚持挖掘自身民族文化特色,还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其融入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印象·刘三姐”已成为广西旅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场演出都吸引着数百万元观众。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则通过打造侗族深度体验区和实景演出,如《坐妹》,让游客体验真正的壮族文化魅力。
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便推出了栈道游以及山歌表演、“簸箕宴”,让每位访者都能感受到壮族风情的大幕展开。甘霖表示,“从山水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我们实现了大转变。”
除了这一点以外,全域旅游效应在不断显现新业态产生,使得第一、二产业得到带动。这包括星级乡村和农家乐,以及工业旅游示范点如柳州钢铁厂和梧州市宝石城。而随着产业融合,不断有新的行业兴起,为经济带来更多活力。
最后,在众多扶贫手段中, tourism 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如大新县,一些村庄已经通过开发特色景区提升收入水平,让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此举不仅改善了民生,也促进了百姓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因此成为一种幸福产业。在2020年的目标下,大力支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此类项目,以期达到20,000人的脱贫,并进一步扩散影响以达到80,000人的脱贫效果。一座叫做龙脊镇的大寨村就曾经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们利用梯田资源并分红给居民,最少的人也能拿到9,000多元人民币收益。
创建特色名县以及全域示范区是这项工作的一个亮点。不久前,有20个自治区内特色名县获得认证,其中包括四批共计20个经过验证成功获颁奖项。如果按照计划执行,《三年行动计划》规定要创建30以上国家级全域示范区域及30以下自治区级全域示范区域,以及30份特色的品牌名称进行创立。
未来,对于这些努力,我们期待更大的成果,同时希望它们能够继续推动这一行业繁荣昌盛。(编辑:柠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