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界的四大谎言揭秘那些被误导的真相
在骑行这项运动中,关于技术、装备和训练方法存在着许多普遍接受的“常识”,然而这些所谓的“常识”往往是基于误解和传统而非科学证据。以下是我们对骑行界四大谎言的一些揭露。
运动员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率区间才能有效地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很多人相信只有在特定的心率区间内,才能够得到最佳的心肺功能锻炼。这一观点源于20世纪早期的心血管医学研究,但实际上现代研究表明,这种认为有一个固定的“脂肪燃烧区”或“高强度心脏健康区域”的想法并不准确。真正重要的是控制运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心率。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基线心率,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最大心率值。此外,还有一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或者其他健康状况,其体能水平不如同龄人,因此他们需要以更低的心率进行相同强度的运动。
越轻越快:对于公路自行车手来说,一辆轻便自行车总是比重型自行车跑得快。
这一观点假设了所有条件都相同,即路面平坦,没有风力影响等。但实际上,在崎岖山路或者有风力的环境下,重型自行车提供更多力量,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克服障碍,从而提高速度。此外,对于一些专业场合,如MTB(山地赛车),重型自行车正是其竞争优势所在,它们能够提供更多抓地力,并且可以承受更加恶劣的地形条件。
前轮与后轮之间应该保持均衡的张力,以获得最佳性能。
这个谎言来源于老式钢圈轮胎时代,当时过分放松或过紧轮胎都会导致磨损加剧。不过随着现代轮胎材料和设计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大多数公路及山地比赛都使用的是压气式橡胶胎,这样的胎壁没有那么敏感,只要保证足够充气并适当调整,就能达到最佳性能。而且现在流行的一些无压气制式全铝组合部件,更是在减少前后轮差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这种理论上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
练习时应避免肌肉疲劳,因为它会降低效能。
这一观念来自于古典体育学说的错误理解。在过去,人们认为持续活动直到肌肉感到疲劳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会使身体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这一思想已经被新的科学证据否定了。实际上,不断变化节奏和难度可以增强耐力能力,同时避免长时间单调连续工作带来的负担。此外,适当恢复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环,它允许身体修复受损组织,并为接下来更好的表现做准备。
综上所述,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错误解释成规则或教条。在正确理解这些误导之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最新信息并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我们的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