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纪念馆
高凤翰纪念馆旅游景点介绍 胶州市国家AAA级景点 高凤翰纪念馆位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95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和胶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为了进一步完善馆内的设施,1998年以来胶州市政府继续投资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完善。纪念馆现占地17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隶属胶州市博物馆。2001年9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2013年11月20日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高凤翰纪念馆人物介绍 高凤翰(1683年-1749年),字仲威,亦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清乾隆二年(丁巳)病废右臂,因此又号“丁巳残人”。高凤翰一生才华横溢,笔耕不辍,以其超然的左笔书画、篆刻、治砚及韵律十足诗文蜚声艺坛,并以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高凤翰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高凤翰纪念馆简介 高凤翰纪念馆是一处主要以收藏高凤翰的艺术作品、研究高凤翰的生平及艺术成就并向人们进行宣传教育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机构。 高凤翰纪念馆包括故居、展室、陵园及附设几大部分。故居包括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南斋池。室内陈列内容充实,以供参观者了解高凤翰的家世、行实等情况。展室共有五处:第一展室是高凤翰生平简介;第二、三展室是高凤翰的艺术成就展;第四、五展室是临时陈列展览室。 陵园陈列着郑板桥为高凤翰题写的墓碑,以及以高凤翰书法作品刻制的碑廊,且有松柏环绕,庄肃典雅。附设包括“泉亭(胶州出土之宋代铁钱,重约16吨,为研究宋代的钱币铸造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雕像”、“高会园(饭店)”和“高凤翰学会”。同时建有人工湖,长廊、方亭、假山等,院内奇花异卉,茂木修筠,曲径通幽,荫翳掩映,珊然可爱。 高凤翰纪念馆位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乘坐市内3路公交车可自“庸生花卉基地”到达“高凤翰纪念馆”。也可乘坐17路公交车到南三里河村站下车。 高凤翰纪念馆 高凤翰纪念馆其他介绍 位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95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和胶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为了进一步完善馆内的设施,1998年以来胶州市政府继续投资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完善。纪念馆现占地17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隶属胶州市博物馆。2001年9月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点。 高凤翰纪念馆是一处主要以收藏高凤翰的艺术作品、研究高凤翰的生平及艺术成就并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机构。高凤翰(1683年-1749年),字仲威,亦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清乾隆二年(丁巳)病废右臂,因此又号“丁巳残人”。高凤翰一生才华横溢,笔耕不辍,以其超然的左笔书画、篆刻、治砚及韵律十足的诗文蜚声艺坛,并以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高凤翰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纪念馆包括故居、展室、陵园及附设几大部分。故居包括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南斋池。室内陈列内容充实,以供参观者了解高凤翰的家世、行实等情况。展室共有五处:第一展室是高凤翰生平简介;第二、三展室是高凤翰的艺术成就展;第四、五展室是临时陈列展览室。 陵园陈列着郑板桥为高凤翰题写的墓碑,以及以高凤翰书法作品刻制的碑廊,且有松柏环绕,庄肃典雅。附设包括“泉亭(胶州出土之宋代铁钱,重约16吨,为研究宋代的钱币铸造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雕像”、“高会园(饭店)”和“高凤翰学会”。同时建有人工湖,长廊、方亭、假山等,院内奇花异卉,茂木修筠,曲径通幽,荫翳掩映,珊然可爱。 中国清代著名左笔书画家高凤翰,是“扬州八怪”中杰出人物之一,其书画以清雅乖拙蜚声宇内,更以其左手奇才彪炳艺林。高凤翰纪念馆坐落于其故里胶州南三里河村北,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包括故居与附设两大部分,故居部分有石鳌馆、春草堂、北堂、竹西亭、南斋、南斋池等,高氏之家世行实等情况。附设部分有展厅六处,泉亭一座和高凤翰陵园。第一展厅有高氏生平简介画传,第二、三展厅介绍高氏艺术成就及其诗书画印砚作品,第四、五、六展厅轮换展出国内外名人、学者为该馆题写之书画作品。泉亭中展出有胶州出土之宋代铁钱16吨。陵园部分位于纪念馆北侧,高凤翰墓即迁于此,碑文由郑板桥为之题写,松柏环绕,庄肃典雅。高凤翰雕像矗立于院中之轴心部位,深思高举,洁白清忠。又建有长廊、东榭、方亭、假山等,奇花异卉、茂木修筠,荫翳掩映,珊珊可爱。足供参观者以游乐与休憩。丘壑独存,世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