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庙
石桥庙旅游景点介绍 城子村北石桥庙 大通宫,俗称石桥庙,曾名玉皇阁,位于城子村北,墨水河西岸高埠处。据明万历版《莱州府志》卷四载有:“玉皇阁在县治南三十里”。始建年代不详,民间传说为唐代建,袁天罡与李淳风选址。 袁天罡、李淳风在唐代确有其人。袁天罡为成都人,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李淳风岐州雍县人,明天文历法,著有《法象志》。他们二人是否到过城阳,未见史籍记载。但石桥庙所处的位置,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勘舆学说,因此,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大通宫主要景点 石桥庙右殿堂三座,南北排列,均系转木结构。正殿是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斗拱飞檐,下有石柱四根。殿宇上盖青色小瓦,脊上有俗称天狗、飞龙、神上神等饰物。正殿名玉皇殿,祀昊天奎厥至尊玉面鹰嘴,怒目圆睁,面色青紫;左侧有电母(俗称闪打娘子),系女神,双手捧明镜一面,身披彩带,首梳发髻。 玉皇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配殿。其东侧供十八罗汉,西侧供千手千眼观音(俗称千千佛)。据目击者说,千手佛塑像,除两臂合十外,还有二十四臂,每臂手各有眼睛一只。东西配殿的墙壁上绘有宣扬因果报应的图画,人物栩栩如生。东配殿之东有道舍六间,较大殿低矮。 石桥庙的下殿供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君帝,简称真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护卫之神。其塑像站立,披发,黑衣,仗剑,脚踏龟蛇。石桥庙的前殿供门神二尊,东西各一。位东面西者,白脸,手持一锏;位西面东者,紫脸,手持大刀。据传,此二位是唐代战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在前殿外的东侧,有一矮小的奎星阁,祀文曲星。其南有山门,门外有石碑一通,可惜碑文失考。石桥庙西墙外,有砖塔十余座,是历届主持的藏骨处。另外,有庙产38亩。 青霄宫位于石桥庙之西,俗称老母庙。1940年春建成。在即墨灵山原建有清霄元君祠。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拾遗》载有“灵山清霄元君祠,不知起于何时,万历年重修,掘得元君遗蜕并一石碑,乃周元王五年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有庙会,香火极盛。 1938年日本侵占灵山后,禁止民众进香赴会,乃有在石桥另建老母庙之说。大约在1939年,由城阳人牛席珍、袁纲伦、京口人任知范等人为会首,组成了还迁灵山老母理事会(名称已记不准),开始募捐筹款。今城阳、即墨、胶州、青岛的民众、商贾及山东省内外人士捐款者甚众。其数额从2元至500元不等。当时,城子村民众曾拆皇姑庵的条石售给青霄宫。建成后,在山门外立石碑二通,记建庙始末及捐款人姓名、数额等。碑文中说,元君是天宫瑶池七仙女中的第六女,得道成仙,专察人间善恶云云。 青霄宫正殿礼元君,庙的结构及格式与石桥庙略同。院中有砖砌香炉一座,东西各有廊坊一处,共8间。东廊坊设有问讯处,解答抽签事宜,同时由袁纲伦诊脉处方。正殿南端有钟(在东)鼓(在西)楼各一座,高二层,约七八米,有石阶可登(1980年拆除)。钟鼓楼之间为山门,山门外有一旗杆,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夏四月十五日(1940年5月21日),举行开光仪式并开办首届四月庙会。 石桥庙其他介绍 曾名玉皇阁,清末明初易名大通宫,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阳街道城子村东的墨水河北岸。周围风光秀丽,绿坪如茵,如诗如画,相映成辉。其所处的位置,东有墨水河,西有古道,南有朱雀,北有马山,符合道家所倡导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勘舆学说,因此,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日、三月初三日、十月二十五日在此举办石桥庙会,赴会者多为祈求神灵降福消灾者,余为商贾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