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川藏线骑行运动的好处与坏处又将如何阐述已更新完毕
这本关于川藏线骑行的词典,从去年国庆节开始编写,直至今年五月中旬完成,耗时七个多月。期间,我几乎打乱了生物钟,每天晚上写到八点才休息,周六也常常利用来工作,这导致我的骑行时间减少,同时肚子也迅速膨胀。不过,为了与朋友们分享我在川藏线上的经历,这段时间的努力显然值得。
二十三天的旅程中,有太多美景、文化、感悟和情感需要记录,而这些都超出了这本词典能承载的范围。我选择以词典形式书写,是因为它让我可以自由地夹叙夹议,同时避免了许多布局上的麻烦。
我并不想让我的文字显得神秘。在开篇时,我确实尝试营造一种神秘氛围,但当我真正踏上川藏线,与普通藏民深入接触后,我只能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因此,你们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个想要逃离命运的多吉,一位自小便出家的冷布,以及活泼可爱的布珠家三姐妹,他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大部分藏民信仰佛教,他们内心善良、温柔且沉静,但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如八一镇的一个醉汉。而八一镇中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街道,还包括人们的心态观念。这里的人们比拉萨更为开放,更有现代感,那里的生活节奏比拉萨要快。
我也不希望我的骑行经历被刻画得过于伟大,每年从成都到拉萨的人数以万计,现在甚至早已成为“新四大傻”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丽江开客栈、城里开酒吧、辞职去拉萨)。这样的经历已经不足以引起关注,更何况它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曾给那里的女主人兰妮儿写下了一句字:“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这或许是彼时彼地的心境,也是我我们共同的心声。这句话出自王维《终南别业》。王维早就看透了仕途艰险,他决定超脱尘世烦恼,在四十岁后开始过隐逸生活,最终隐居终南山。他在诗中描述自己闲适怡乐的生活,没有焦虑,没有挫败感,只是在流水边悠闲地欣赏着云卷云舒。这是一种潇洒自如的心境,我们很多时候缺乏这种心态这种生存方式。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这种心境那种生存方式,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应保持清醒头脑,不为物欲所困扰,让自己内心平静而坚强。如果你愿意,可以一起加入我们的旅行团队,一起享受这个过程,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一路上请随遇而安,不必急于求成,因为最终一切都会转变,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不断变化总是在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