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大的自行车骑行论坛中川藏线又被如何重新诠释川藏词典带你体验不一样的骑行之旅已更新完毕
这本词典自去年国庆节起创作,至今五月中旬告一段落,耗时七个多月。期间,我几乎丢失了生物钟,每晚写作至八点才离岗,然后匆忙享用晚餐,这种生活模式使我骑行的时间大幅减少,同时我的体重也悄然增加。但为了与朋友们分享川藏线的冒险故事和所感所见,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二十三天穿越川藏线的经历里,有太多美丽景色、深厚文化、个人感悟和情感要表达,而这些都超出了一个词典能包含的范围。我选择以词典形式撰写,是为了方便在文章中夹杂议论,使写作更加自由。而且,这样做在篇章布局上更为灵活,不必过分拘泥于传统结构。
我不想让这本词典显得神秘兮兮。在书首,我曾努力营造一种神秘氛围,但当我真正踏上了川藏线,与普通藏民交往深入后,我只能忠实地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在书中,你会看到多吉这个想要逃脱命运的人、冷布这个从小便出家的修道士,以及活泼可爱的布珠家姐妹等人物。绝大部分藏民都是信仰佛教,他们内心善良、温柔而沉静,但也有独特习惯,所以你也会看到八一镇上的醉汉以及那里的现代化风貌。
我也不想将骑行川藏线描绘得格外壮举。这条路每年有成千上万人从成都前往拉萨,因此骑行318已经不是什么可以炫耀的事业,更不用说它已被归类为“新四大傻事”之一(其他三者分别是开客栈在丽江、城里开酒吧辞职去拉萨)。真不知该如何形容呢!
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我常想起清涟先生给拉萨“风马飞扬青年旅舍”的女主人兰妮儿写的一句字:“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这句话来自王维《终南别业》,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一种既随遇而安又潇洒自在的人生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这种心态,这种应对人生的方式。我们只是普通凡夫俗子,不足以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以我们渴望远走他乡,以接受洗礼,让自己变得更好。
本书最后一个条目是“转”。无论世事如何复杂变幻,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一简单明了的情理。虽然我们能够理解情诗中的花花世界,却无法避免历史的大浪潮变化。
与我一起骑行川藏线的人,如清涟、碧海潮生和老田,他们都是思想深刻之辈,对此次旅行也有着更加丰富的心得。我只希望这本词典能激发他们更多思考,就如同抛砖引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