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被凤凰卫视称为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好的地区这里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对潮汕人而言, 每一年都在祭拜中开始,又在祭拜中结束。 年二十四: “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上至灯罩门窗、下至用物被帐,都要清洗,此谓之“采囤”。 年二十: 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红龟粿、壳桃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鼠壳粿、米粿、虾枣。一般来说,大家都会买好原材料自己在家制作。 韭菜粿,包菜粿和虾枣。有圆形的,也有半圆形的。看起来就有吃着XXL号的大饺子的即视感。 大年三十——祭祖与团圆: 下午从三点左右全家就要开始忙碌地准备“拜老公”(祭祖宗)。老传统祭祖都要用端正的八仙桌。仅有一平方米大小,七杯茶、七杯酒、七双筷子、七碗米饭摆放在最前端,随后即是各式祭品,再摆上香炉、金箔等。而祭品一般需要有三牲、水果、糖果、熟食等东西。 请上香炉后,按照长幼顺序祭拜祖先,将年夜饭先供祖先享用。然后再将准备好的金箔烧给祖先。所以每到年三十傍晚,总可以听到有人在走街串巷地吆喝:”大金呼来卖!“就是专门回收金箔烧剩的渣,然后回去提炼提纯的人。 年初一: 年初一多数人家会吃素,至少早餐一定会吃素。一般有菠菜,香菇,米线,发菜,云耳一类既营养又有好意头的材料。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年初二: 女儿回门日,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但仅是吃午饭,然后需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所以潮汕人又称“食日昼“。 很多在外做生意的潮汕人,也会趁着过年回家,专门去香火旺的寺庙拜拜神,求个签,上柱香,添添油,许个愿望,希望新的一年,能过的更好。 对传统潮汕人来说,回到家乡,看到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忙碌祭拜的身影,看到大年初一宗族祠堂旺盛的香火,看到正月里各种热闹非凡的祭拜活动,才更能体会到年的意义。老一代潮汕人用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来坚守传统,展示着传承的力量。 图:小小莎,文:小小莎编辑整理,部分来源于网络 我是小小莎,一个热爱旅行的人。 也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环球旅游博主。 想要与你分享关于旅行、关于时尚、关于生活、关于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