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朵旅游网
首页 > 热门景点 > 去寺庙有什么禁忌 寺庙游玩注意事项

去寺庙有什么禁忌 寺庙游玩注意事项

中国自古就是佛教文化繁荣的地方,千百年来各地都有大量的寺庙,现在很多寺庙成为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大家进入寺庙游玩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佛教礼仪需要格外注意,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佛教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

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

“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

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

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分别叫做首座、西堂、后堂、堂主;

八大执事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叫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

其中,维那师负责寺中的法务,在做法事时,是领众的带头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规戒律的,也由维那执行处分之事,因此维那有维持纪纲的意思。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士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著名。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教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腊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教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怎样询问出家人尊称法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教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其他宗教与佛教常用说法的区别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教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祷。对佛教要称“星期日”而不要叫“礼拜日”。佛教信众每日都做功课,也可说时时做课,不规定在周日,所以也没有“礼拜日”之说。

又如佛教谈“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教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教讲的慈悲,悲指拔苦,慈指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重庆玩3天旅游攻略? 丹麦克朗与人民...
一、丹麦货币的演变与国际化:自1950年至1999年,丹麦发行了三套货币。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丹麦成为成员国之一。2016年12月...
职业安全 丽江景区旅行攻...
一个人青岛旅行攻略——探索青岛的海韵魅力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以其美丽的海岸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如果你想体验更原始、更...
jiuzhaigou 幼儿园户外活动...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意义在于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首先,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与...
中国景区客流量排名 你知道吗列支敦...
呲牙呲牙,笑中藏刀的列支敦士登:穷游者的天堂 在众多物价低迷国家中,列支敦士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追求经济效益的旅行者。这个小国不仅提供了一个宁静而安...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