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深处下梅村古老的茶村 宁静村落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2500多人口,住户居民500户。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
这里曾是闽北到俄罗斯万里茶路的起点,“鸡鸣晨光兴,祥云夹出千灶烟”,从这首民间歌谣里可以想见当年的繁荣。
粉墙、青瓦、马头墙,以及装饰在窗楣梁柱上的木雕,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闲暇时,捧一杯甘醇的清茶,闻茶香袅袅,心情也随之舒畅……
下梅古村
对于武夷山深处飘荡着茶香的下梅村,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下梅》里这样写道:“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在几百年前,下梅应该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尽管斜阳西沉、归鸦苦催,尽管只是惊鸿照影的匆匆一瞥,但她那沉静的美仍引得诗人频频回首。
在今天,如果你碰巧路过武夷山,又正好喜欢喝茶,在看尽山环水绕之后,不要忘记了这个名叫下梅的古老村庄。暮春时节,村口的梅花朵朵落下,溪水潺潺流动,远处晨雾升起,慢慢品上一杯飘香的清茶,才不愧这一次宁静的旅行。
烟树深处的宁静村落
暮春时节,我一个人动身前往福建武夷山。尽管山上著名的景点游人如织,失去了许多武夷山清幽的味道,但幸运的是,在武夷山沿线,还有着许多散落在山间的古朴村落,值得前去一
一寻访。其中,一个叫做“下梅”的古村,就是它们中的代表。
山环水抱的下梅村,位于武夷山东南10公里处。早在宋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村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曾在这里讲学。到了明代,下梅村开始有了里坊;清代的时候,街市开始慢慢建立;到了康熙、乾隆两朝,下梅村的繁荣就达到了鼎盛。
从武夷山去下梅,一路上山清水秀,车子在土路上颠簸。适逢采茶季节,路边的茶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茶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到达下梅的时候,村口的河水两边坐满了分拣茶叶的少女。村中的小狗悠闲十足,走到哪卧到哪,全然不怕被路过的人踩到。
坐在“美人靠”上聊天的老人
一条名叫“当溪”的河流,将下梅村分为南北两街。沿街仍然保留着30余幢清代民居——粉墙、青瓦、马头墙。那些装饰在窗楣梁柱上的木雕,让人觉得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临河的廊道上,拣茶少女的倩影倒映在河水里,宛如一幅油画。
到了傍晚,放学的孩子多了起来,古村就多了几分活力。等到太阳落下,路边的灯在茶香里亮了起来,夜色里,小镇又归入平静。
我下榻的地方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客栈,也是村里最高的建筑物——三层楼的“仙美酒楼”。听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客栈老板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然而名叫“仙美”的老板,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七尺男儿。
第二天天微微亮,我就起了床。站在楼顶俯视全村,青白色的天空下灰瓦屋顶密密匝匝,一片连着一片,错落有致。袅袅的炊烟缓缓升起,晨光雾气里的下梅,美丽而安详。河里的鸭子开始嬉戏着游泳,黄狗们懒懒地晒着朝阳,村里的人则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河边洗衣,有的拣茶炒茶、晾晒山货,一派淳朴的山间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