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奇观灵源山的绚烂篇章
灵源山,因其平坦的山顶,在唐代被称为“太平山”或“鹏山”。宋朝时,有一吴氏家族中的几位兄弟隐居于此,改名为“吴盟山”或“吴山”。这里不仅有清澈的泉水流淌,而且这些泉水在经过曲折后,最终汇聚于脚下,因此又得名为“灵源山”。经历了数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和冰川侵蚀,灵源山的基岩暴露无遗,沟壑深邃。高耸入云的岭脉挡住了南方寒流,使得南坡成为保存独特常绿阔叶林,如青岗栎、卡氏栲和巨樟的地方。松柏苍翠、花木掩映、石峦嶙峋,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在这里,还有一座名为紫云寺的地方,它据说早在隋朝就已经存在,当地人信仰观音大士,而紫云盖顶,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此外,五代时期,一位高僧叫一粒沙,在龙山寺进行了建设。而到了唐代,又有一个道士蔡明浚来到这里建立庵宇,与当地寺僧共同扩建。这一切都发生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当时,一些来自灵水村的人们,以及御史吴中复和他的兄弟们,都选择在这里隐居修道。直至元末明初,这里依然是一处重要的地方,因为陈友谅兵败,其将领张定边也逃到了这里,将自己剃度成僧,并以沐讲禅师之名,在山腰建立了一座新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