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筑路珠江源 走出PPP品质之路
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是曲靖绕城高速公路中的东段,是云南省交通建设“三年攻坚”“五年会战”项目之一,列入滇中城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纳入云南省“十三五”重点工程计划。路线起于沾益区大龙潭,接曲胜、宣曲高速公路,经沾益区金龙街道、麒麟区珠街、沿江、三宝街道,止于三宝罗汉山,接曲陆及规划的三清高速公路。路线全长31.5公里,概算总投资39亿元。主线路基宽33.5米,双向六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 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下穿沪昆高铁,上跨南盘江,让过境车辆不再通过中心城区。 上连“一带”下通“一路” “靠城不进城”解民生难题 珠江源头,“二爨”之乡,9月的曲靖,十里不同天。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朗目山顶,一条线形优美的高速公路像曲靖市区的绕腕玉镯,将城区里的建筑田畴圈护起来。下了山沿路行驶,31公里的公路下穿沪昆高铁,上跨南盘江,两侧不时有稻田、松林闪过。 东过境高速公路所在的曲靖,道路建设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作为古代云南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五尺道”在崖间跨险穿绝,成为滇川的必经要冲,一直是中原进出云南的门户,也是通过云南走向东南亚、南亚次的陆路交通枢纽。现如今,石板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留下的骡马蹄痕清晰可见,在“五尺道”之上,云南曲靖城区的东部,一条连接城市外部的过境通道即将通车运营。 2000多年后的今天,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依旧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摊开曲靖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曲靖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监管办主任栾亚红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的“角色”——它是滇中高速公路环线的一段,使途经G56杭瑞高速公路、G60沪昆高速公路、S18易弥高速公路、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的长途车辆快速过境。与此同时,由于云南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曲靖的地理位置处于联通“一带”和“一路”的重要区域。“在实现麒沾马城市群一体化、加快珠江源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建成后的东过境高速公路具有‘出省入滇’的区位优势,可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栾亚红说。 在物流方面,以往,云南的物流服务呈现昆明“一城独大”的局面。随着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的通车,云南省内高速公路网络重新布局,形成了经曲靖中转至滇南、昆明和滇西的三条通道。未来,曲靖将成为云南省的次物流枢纽中心,辐射可达东南亚。 从民生的角度讲,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在建设时就把沿线群众利益放到首位,建成通车后把几条高速公路连在一起,让过境车辆不再通过中心城区,“靠城不进城”,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内部与过境外部交通有机衔接,从曲靖前往机场以及高铁站也可以走东过境高速公路,更加快捷方便。 科技示范品质工程 工艺工法流行“跨界” 高速公路互通区域。 古时的“五尺道”虽宽五尺,但由于沿途山势太险,凿通实在不易。当时尚未发明,只能在岩石上架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 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遇到的困境,一点不亚于2000多年前的秦人。在龙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创新的发展思路下,每一名建设者都在为锻造品质工程、智能公路、绿色交通开动脑筋,多个创新工艺工法在他们手中点石成金。 云南河砂资源匮乏,离项目部最近的河砂供应地也在施工地200公里外,运输成本太高!怎么办?清理路基挖出来的石块需要外运出场,何不就地取材将石块打磨成砂石料,这样既不用支付运输费用,又节省了一大笔原料费。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验,项目部创新性地改进了机制砂工艺,生产高标号混凝土,将挡路的巨石变废为宝用于铺路筑桥。 机制砂是由机械多次破碎、筛分,通过水洗或干式除尘法制作而成。项目部在现场自建生产线进行机制砂的生产,代替普通河砂。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吴建介绍,在机制砂的操作上,项目部在云南省内首次尝试采用干式除尘法制作,按配合比严格控制各档材料的粉尘含量,在每个石料加工场指派试验人员现场蹲点,每天抽检各项指标,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加工场生产线参数,通过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实验,不断比对效果,最终证明机制砂不仅在控制成本上“战胜”了传统河砂,并且在质量上也优于国家标准,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水稳层滴灌养生。 砂石料的难题解决了,更头疼的问题是水。 曲靖地区水资源匮乏,而在道路施工工序中水稳层养生恰恰需要水来保持或降低温度。水稳层在碾压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为了保证水稳层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水稳层进行养生。 传统的水稳层养生使用的是洒水车直接洒水保湿,用水量大,在高原光照强烈的干燥地区效率较低。那段时间,整个项目部都被养生用水的问题困扰。一个偶然的机会,施工一线的小伙子们发现农业的滴灌作业很“神奇”——用水不多,又能保持土壤湿润。“我们一线施工的工人们最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他们看着人家大棚里的滴灌设施,就想出了滴灌养生的办法,‘跨界’解决了工程难题。”吴建解释说,滴灌养生工艺是将薄膜覆盖在水稳层上,每隔50至100米,会放置一个容量500升的水桶,通过薄膜下方钻了孔的管子将水慢慢渗入土中,起到对水稳层的保湿作用。滴灌养生工艺不仅提高了水稳层的质量指标,也节约了水资源,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原料有了保障,路基路面也顺利摊铺,工程进展到2017年年初,一路攻克多个难题,进入了路面设施的修筑阶段。4月的一天深夜,工程项目部三工区的负责人郭义瀚正要收拾好摊了一桌子的施工图纸准备休息,让他一直惦记的边坡防护现场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K25公里处山体出现了纵向开裂,部分点位再次出现了滑坡! K25公里处一直是边坡防护难点。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沿线地质都属于岩土松散的喀斯特地貌,沿途更有多个极难治理的古滑坡体,K25就是其中之一。此前,项目部已经针对该地段进行了锚杆锚索框格梁的防滑坡设计,采用布点观测法监控山体的稳定性。但是经过了这次山体开裂,技术人员发现传统防护方式对这段边坡的处置效果并不理想。 “困难很多,但是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合同期内通车的目标,鉴于郎目山特殊的地质条件,边坡的施工至关重要。”郭义瀚介绍,为确保防护工程质量,他们每天进行观测,将数据汇总分析后汇报至微信群,大家一起想办法。 施工人员在边坡防护现场安装光纤监测系统。 面对不断滑落的巨石和不时出现的山体裂缝,项目部又想出了“一软一硬”两种办法。硬办法是增加多排抗滑桩稳定山体,使岩体的稳定性大幅提高,软办法则是引入光纤监测。 光纤监测的“大名”是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坡工程监测系统,该技术大多数用于民航和桥梁建设领域,用于边坡防护则是项目部的另一个“跨界”创新工艺。广东赛达交科公司工程总监刘振峰对检测原理做了一番解释:在框格梁及边坡立面预埋上传感光纤,如果岩体不稳定,光纤会精准检测到混凝土结构的弯曲。“和传统防护手段逐点防控的方式相比,这就像给边坡罩上一张纵横交织的大网,覆盖住整个古滑坡体。这张网极其敏感,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感知到。现在行业对安全格外重视,安全工作施行一票否决制,有了精准预警就可以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前做好防控。”刘振峰说,安全是工程的命脉,不管建设期还是运营期,对安全的高度敏感既是对业主、对施工人员负责,也是对行业管理部门、对百姓负责。 尝试融资建设新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破冰 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出入口。 东过境高速公路作为云南曲靖第一条引入民营企业合作建设的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在创新投融资体制和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项目采取PPP模式中的“BOT+EPC+政府资本金补助”的方式建设,龙浩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投资人,共同组建云南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曲靖市政府成立项目监管办,履行政府的监督、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 “人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摸着石头破冰。”说起公路建设初期的艰难,栾亚红不由地提高了声调。修建东过境高速公路的设想早在2008年就已经提出,但受制于未列入国家计划盘子、投资数额较大、财政承受能力有限等因素,项目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时间进入2013年,曲靖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吹响了“三年攻坚”号角。要想破冰,就得行非常之举,怎么办?曲靖交通人想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地方高速公路项目的模式。 在当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明确的政策引导,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声,曲靖在云南率先提出了这一建设思路并付诸实践。 通过与众多投资商深入洽谈,2014年6月6日,在第二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上,曲靖市与龙浩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此后通过公开投标确定龙浩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投资人,采取“BOT+EPC+政府资本金补助”的PPP建设模式,获得国家专项基金和省级补助资金约11亿元,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极大缓解了市级财政资金压力。 龙浩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高速公路、市政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航空产业等业务开展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多元化、国际化产业集团,具有丰富的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经验。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集团化、现代化的大型跨国集团。双方都在公路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然而在2014年项目刚启动的时候,并没有PPP方面的经验,项目是否能顺利落地,大家心里都没底。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破解了一个个难题,积累了大量PPP模式的成功经验。 该项目在创新投融资体制方面大胆尝试,采取PPP方式建设。 龙浩集团副总经理、云南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宏云告诉记者,PPP项目落地率低一直是困扰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方的难题,在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他发现提高落地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前期充分沟通,操作合法合规,注重社会担当。遵循这一规律,近期龙浩集团策划的好几个PPP项目,落地率都达到了100%。 具体来说,在项目策划阶段,要与政府、银行机构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策划好合作模式;在招投标阶段,一定要合法合规,并且指标得当。“PPP是非常严谨的基建程序,项目会涉及政府部门和投资人,项目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保证项目操作程序合法合规,可以规避可能发生的纠纷和矛盾。”谢宏云解释,龙浩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在项目中严格依照合法合规的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对指标设置合理,避免了后续流标或者中标后进展不畅的风险。 在融资模式方面,他强调既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担当。“如果我们的模式设置不好,单方面强调了某一方的利益或者某一方的要求,很难平衡发展,也会阻碍项目推进。”谢宏云说。解决了前期筹划和融资的难题,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采用“规范管理+特事特办”的方式推进工程建设管理,在安全质量、资金监管工程审计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基建程序和PPP监管规定。 经历了融资初期的破冰和建设期的探索,如今,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即将结出硕果。在谢宏云的眼中,辐射拉动作用带来的效益,是付出多年心血换来的最大收获。对于曲靖来说,一条高速公路对当地经济、地方政府和公路管理部门能产生联动效益。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项目的成功也为龙浩集团提供了宝贵的投资、建设、管理经验,通过几年实践锻造出来的优秀管理团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储备了一大批人才。“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共赢,这是我觉得民营企业投资PPP项目值得推广的经验。”他说。 打造特色监管模式 良好投资环境保障项目落地 在投资方组建云南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东过境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公室于2015年2月28日正式成立,负责对项目投资、建设、养护、经营进行监督管理,重点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和地方协调工作。监管办在两年多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完善,打造独具东过境特色的监管模式。 项目管理规范化、资金监管制度化、工期目标具体化、质量安全严控化,栾亚红用四个“化”对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作出了简洁的评价。在栾亚红看来,由监管办代表市政府对项目实行全程监管,这既是一个新命题,更是一个新挑战,他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监管办代表的是政府,我们在对这条高速公路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同时,也要为这条路服务。”栾亚红介绍,为项目的各方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是监管办不可推卸的责任。 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项目严格选定驻地监理、中心实验和专项检测机构,从项目建设施工、监理、检测各环节,到人员配备、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各要素,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全面推行临建设施标准化、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两年多来,项目建立了管理制度20余项,规范施工、监理单位工作流程。监管办、银行分别与项目公司、总包项目部建立了资金使用三方会签制度,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款项严格计量、审核确认,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针对项目有效施工时间不足2年的实际情况,监管办会同项目公司细化年度、季度、月度和分项工程目标,周密调度施工机械和人员,通过检测,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用电子化流程监控,将安全关口前移。 项目部把创建“平安工地”、打造“品质工程”与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还创新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手机App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进行监管,保障工程品质。通过建立内业与外业、日常与专项、定期与不定期的质量安全检查制度,曲靖东过境高速公路“平安工地”考核成绩喜人。 在保证功能需求、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公路绿化兼顾景观舒适性和生态适应性,一条自然景观和谐互融的生态景观大道正在我们眼前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