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韵探秘方家胡同的悠久故事
历史悠久的方家胡同,背后藏着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从元朝的大都时期开始,这条东西向的小巷就已经悄然存在了。关于方家这个名字,传说中有一个明嘉靖初年的隐士曾在此居住,但《地名志》中的记载却提到了万历年间的一位戎政尚书方逢时,他是否真是这条胡同的命名者,我们不得而知。
清朝雍正九年,方家胡同东侧的一个小院被定为南学,以容纳190间房舍,是当时京城规模较大的学府之一。而清朝内火器营马队也驻扎在这里,为的是确保大都的安全。在这座古老的胡同里,还有著名的循郡王府,其主人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被追封为循郡王。该府至今仍保存得很好,不仅因为其规整布局和宽广空间,更因其作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的地位。
1918年,一位名叫老舍的人,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校长。他就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并经常去隔壁的图书馆阅读,其中他创作了一部著名小说《赵子曰》,其中描述了北新桥往北张家胡同,即现在的方家胡同。
今天,在25号楼里,有一间西厢房改成了Triangle Cafe乐儿西餐厅。这是一对夫妇经营的小店,他们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与西式建筑设计,让人感受到中国南北文化之间难以言说的共鸣。此外,这里的音乐、菜肴以及各种艺术展览活动,都让人们在享受美食之余,也能体验到一种独特的情境和氛围。
最后,要提及的是19号中国机床总公司、《建筑机械》编辑部,它们坐落于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每天都见证着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复杂而精彩纷呈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