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出台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 触碰红线将从重惩罚
22日上午,记者从云南省政府获悉,云南省出台了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将深入推进“旅游”,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打造世界一流“云南旅游”,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2017年4月,云南省政府出台实施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22条”《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两年来,全省持续不断加大整治旅游市场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各部门共查处涉旅案件3755件,罚款1.299亿元。旅游部门共查处案件854件,罚款1611.427万元,其中:吊销、注销、撤销旅行社443家,对旅行社罚款1219.81万元;处理导游266人,对导游罚款190.145万元;处理其他涉旅从业人员158人,对从业人员罚款201.47万元;旅游诉转案364件,全国排名第一;查办“行转刑”案件14件,依法批捕47人,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通过持续高压整治,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旅游投诉大幅下降。2018年,全省在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共受理旅游投诉780件,同比下降53%,我省旅游投诉从2017年的第6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21位。2019年春节假日期间,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旅游投诉同比下降14%。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形成了压倒性态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厅长和丽贵介绍,当前,我省旅游市场秩序虽然总体逐渐向好,但不合理低价游“树倒根存、土壤还在”,还未彻底根除,灰色利益链条仍未彻底斩断,由此引发的购物及服务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此,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的基础上,省政府又针对性地出台了云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作为全省旅游业的“负面清单”,要求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毅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根除“不合理低价游”,打破“以购养游”经营模式,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云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 (一)不准欺骗或者胁迫游客购物。主要内容是指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旅游车驾驶员不得通过夸大商品功效等方式向游客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旅游者购物或通过言语刺激、行为威胁等方式强迫及变相强迫游客购物。 (二)不准拒绝受理游客退货换货。主要内容是指旅游商品销售企业不得拒绝履行退换货义务和售后服务承诺。 (三)不准组织接待不合理低价游。主要内容是指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四)不准诱骗推销不合理高消费。主要内容是指旅游商品销售企业不得采取围堵尾随、言语刺激等手段变相强迫或诱导游客购物;旅行社和导游人员不得借参观村寨、体验民俗、安排家访等名义诱导游客购物。 (五)不准在景区及门口违规摆摊设点。主要内容是指景区景点不得在出入口、游道两侧等区域乱摆摊设点;不得有吆喝揽客、尾随兜售等不文明行为。 (六)不准向游客叫卖兜售商品和服务。主要内容是指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纠缠、胁迫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和服务;不得对未购买旅游商品和服务的旅游者使用侮辱性语言;不得利用虚假宣传或者使人误解的方式诱骗旅游者进行消费;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七)不准擅自变更行程影响游览。主要内容是指旅行社、导游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八)不准签订虚假合同逃避监管。主要内容是指旅行社不得签订实际费用与合同金额不一致、实际行程与合同行程不一致的“阴阳合同”规避监管。 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同时,云南省还将通过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加快全省精品酒店和民宿客栈建设;提供经济、安全、便捷的线下出行服务网络;推动A级景区的改造提升;规范建设综合购物中心、购物市场、购物街区;发展康养类、文化类、体育类、民族风情类旅游产品等,从吃、住、行、游、购、娱6大方面,全面提升旅游品质。(记者徐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