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公园高君宇墓介绍高君宇生平介绍
高君宇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公园石桥南锦秋墩的北坡前,其身旁还有一位他生前的女友石评梅女士之墓,是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高君宇是党北京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和活动家,五四的健将,北京青年团的开创者之一,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之一,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君宇生平介绍
生于1896年10月22日,卒于1925年3月5日,年29岁。
高君宇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党北京早期组织成员,北京青年团的开创者之一,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之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
1920年,任北京青年团的第一任,并在同年10月与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北京主义小组。
是“二大” 的代表,并在“ 二大” 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1年3月任北京青年团执行委员。之后回到山西,于1921年5月发起成立太原青年团。
1921年7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之一。
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党及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5月,在中国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7月,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任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并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
1923年10月任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
1924年夏回山西筹组织。
1924年下半年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
1924年底陪同孙中山北上,协助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
1924年12月起任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1日,被推选为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期间,他由于积劳成疾,于3月5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后,人们根据他生前的遗愿,把他的灵柩安葬在清幽宁静的陶然亭,并用三块洁白的大理石砌成一座方锥形的墓碑。其胞弟高全德,亲笔撰写碑文。
女友石评梅将其生前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镌刻在墓碑上。1928年9月,石评梅在无限哀思中患病去世。人们根据她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灵柩安葬于高君宇墓旁。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北京市建设规划总图时指示:“陶然亭的‘高石墓’要妥为保护,与恋爱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文化大” 中墓碑被拆除,先驱者的灵柩无人保护。
直到1973年底,在邓颖超的关怀下,才把高君宇的遗骨火化后安放在八宝山公墓。
1986年6月,共青团北京市委等10余家单位的青年团员捐款建立高君宇、石评梅双人雕像。
1987年9月,北京市重修墓地,并将之命名为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根据北京市保护烈士纪念物的精神,1988年重刻高君宇和石评梅墓碑,立于烈士墓区。原碑现放在慈悲庵第三展厅进行保护展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