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越剧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艺术类戏剧专题博物馆 越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百步街8号,占地面积为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70平方米,是艺术类戏剧专题博物馆。 1985年,文化部下拨5万元筹建经费,越剧博物馆的筹建开始。1986年2月3日,“站县越剧博物馆筹建委员会”成立,并聘请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为名誉主任。1986年10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1987年3月,朱穆之题写“越剧博物馆”馆名。1987年5月10日,破土动工。1990年7月13日,越剧博物馆基建工程通过验收,并评为“优质工程”。1990年10月18日,举行开馆典礼。 截至2019年,越剧博物馆有藏品数量29384件/套,有珍贵文物15件/套。 越剧博物馆历史沿革 1984年1月,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毛昭晰来崃县(现崃州市)“越剧之家”(现站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参观越剧发展史展览后,建议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建一个越剧博物馆。后毛昭晰又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西安会议上,把香县(现崃州市)准备建造越剧博物馆的事情作了专题介绍。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朱穆之认为“越剧博物馆建在越剧发源地很有特色”。 1985年,文化部下拨5万元筹建经费,越剧博物馆的筹建开始。 1986年2月3日,“站县越剧博物馆筹建委员会”成立,并聘请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为名誉主任。 1986年10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 1987年3月,朱穆之题写“越剧博物馆”馆名。 1987年5月10日,破土动工。 1990年7月13日,越剧博物馆基建工程通过验收,并评为“优质工程”。 1990年10月18日,举行开馆典礼,聘请袁雪芬为越剧博物馆名誉馆长。成为中国越剧发展史的文物收藏中心、专业研究中心、成果展示中心。 越剧博物馆文化活动 越剧博物馆学术研究 2004年6月,越剧博物馆经过多方考证和研究,纠正了越剧研究界关于越剧诞生时间的硬伤性错误,第一次明确了越剧的诞生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 2005年10月,越剧博物馆为越剧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了科学的申报材料。 越剧博物馆业务人员撰写或参与编撰的著作有《越剧博览》《越剧红伶传记》和《越剧溯源》《蠕州史话》《上海越剧志》《中国越剧大考》《早期越剧发展史》《百年越剧概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越剧)》。 越剧博物馆宣传活动 越剧博物馆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和对社会大众服务的工作。除做好日常的开放、接待工作之外,积极运用馆内资源和场地,与各地的专业剧团、戏迷协会、相关单位、厂矿企业、教育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定期地开展专题陈列和互动联谊。设计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相得益彰的陈列,在展品的选择、讲解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出适应不同人群的讲解稿,并结合越剧的特点,有讲、有唱,寓教于乐。 越剧博物馆在对外宣传、推介中,既在各种媒体上做专题推介,又在向各界提供研究素材的基础上渗透越博重要性、价值性的宣传,越剧博物馆作为中国越剧发展史文物收藏中心、历史研究中心、陈列教育中心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越剧博物馆合作交流 越剧博物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为研究者和爱好者创造学术交流和参观感受的条件。越剧博物馆内制作了流动展览,不定期走进校园、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社区,开展各种越剧历史知识的普及活动。 2004年,成立的“崃州市越剧研究会”,为越剧界开展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成立的“越剧博物馆之友”队伍为更多的越剧和博物馆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良好机会。 越剧博物馆重要活动 1990年10月18日,越剧博物馆正式开馆后,重新考证、建档,数量在3000件左右,是最初的一批馆藏文物。开馆后,越剧博物馆重视文物征集工作。 2006年3月,越剧博物馆成功举办“越剧百年纪念庆典”。 越剧博物馆场馆布局 越剧博物馆综述 越剧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为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70平方米。是一座揉越剧韵律和江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陈列区分三个展厅和一个越剧艺术欣赏厅。 越剧博物馆展厅 基本陈列 越剧博物馆是以越剧发展史为陈列主线,设计了源远流长、春秋华章、姹紫嫣红及越剧艺术欣赏四部分内容,详实而系统地反映了越剧发展的面貌,展示了越剧在形成、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不断改革创新走向繁荣的历程。 《源远流长》:利用立体模盘、仿明代戏台、人物塑像、场景绘画、中心展柜等一系列手段,重现了一个能听、能看、能接触的越剧孕育期实景。 《春秋华章》:中心展柜和边橱的综合布置,结合越剧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服装及道具的特点,通过文物复原出一个生动的越剧发展期。 《姹紫嫣红》:克服展厅面积小而陈列内容多的困难,把越剧繁荣期的众多成果恰如其分地布置在明亮的灯光和淡的展柜、展台中,做到了多而不乱、繁而不杂。 《越剧艺术欣赏》厅:采用现代中式风格装饰,厅内的灯栅、窗格等细节处安装仿古的木花格,厅中设有一个仿古小戏台,观众的座席设计为仿明代的圈椅、茶几,椅和几上雕刻有“越”字装饰,不但标名了此为越剧博物馆专用,而且体现出浓浓的越剧文化气息。越剧艺术欣赏厅除了能欣赏越剧艺术声像精品之外,爱好者还可以自娱自乐地相互切磋、交流。 专题陈列 近年来主要临时展览有:2002年《越剧服装展》、2003年《越乡古戏台摄影展》、2006年《越博馆藏名家书法作品展》。 《越剧服装展》:集中展出了越剧发展史上各个阶段的服装。 《越乡古戏台摄影展》:是越博收购崃州民间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作品后,经过分类整理、考证,制作展出的。 《越博馆藏名家书法作品展》:主要展出建馆以来,各界名家参观越博后留下来的珍贵书法作品。 越剧博物馆所获荣誉 2006年12月,越剧博物馆被绍兴市委宣传评定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出陈列创新奖”。 2007年,越剧博物馆被确定为绍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嵊州越剧博物馆其他介绍 位于嵊州城关鹿胎山下,建筑面积2253多平方米,为全国首家专业戏剧博物馆,在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厅和文物局、嵊州市等上级部门的关怀重视下,于1990年10月18日竣工开放。总投资131万元,计建筑面积2253.06平方米。她坐落越剧的发源地浙江嵊州市鹿胎山下,与剡溪名胜“溪山第一楼”相邻,和誉有“越剧艺术家摇篮”之称的越剧之家相连。四季如春的鹿山,古朴典雅的建筑,悠扬动听的越曲,彼此融为一体,使其成了又一旅游胜地。 越剧博物馆置有越剧发展史展览,藏有大量越剧文物珍品、史料供参观和研究。展览分三厅一廊,共140多个版面、758幅不同时代名人的生活照和剧照、327件实物,系统地反映了越剧发展的面貌,展示了越剧在形成、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不断改革创新走向繁荣的历程。第一展厅为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三个时期;第二厅为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两个时期;第三厅为解放后繁荣发展时期;展廊介绍艺术交流情况和唱腔艺术特色等。 博物馆将继续征集越剧史料与实物,以期不断完善、提高,并适时举办越剧艺术研讨活动,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振兴和发展越剧事业和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从筹建到竣工开放后,负责人有丁一、应海民、钱永林。1994年1月正式任命高月英为副馆长。 展馆介绍 第一展厅。这一展厅为越剧起源时期,分为落地唱书、歌班和绍兴文戏男班三个阶段。“落地唱书”是19世纪中叶师县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的说唱,常在劳动或休息时在田间地头说唱,后来发展到沿门说唱。20世纪初,落地唱书变为唱走台书。1906年开始搭台演出,简称“小歌班”又称“的笃班”。这一年的三月初五被定为越剧的诞生日。1922年,小歌班进上海“大世界”演出,上海《申报》广告用了“绍兴文戏”的名称,故而越剧又称“绍兴文戏”,因当时全是男演员,故又称“绍兴文戏男班”。这里展出了越剧起源时期“戏子”用过的道具和化妆用品,代替胭脂的是普通大红纸,代替眉笔的是煤油灯芯上的煤渣,演出舞台是底下覆二口稻桶,上面横几根木杠,再铺上几块门板而形成“小草台”。这里还展出了触目惊心的《关书》,上面写着:“三年学徒,一年帮师,违反班规,打杀勿论,生老病死,听天由命。”《关书》血淋淋地揭示了旧社会“戏子”学戏的艰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子”的悲惨命运。 第二展厅。这里介绍的是越剧发展时期的情况,分为绍兴文戏女班和女子越剧两个阶段。20年代初,开始组织女子小歌班,以“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的名义进上海演出。30年代中期,“绍兴文戏女班”常被称为“女子越剧”,这就是越剧剧名的来历,这里展出了“小白玉梅”、“三花一娟”及“舞台十姐妹”的各种照片。还介绍了上海“雪声”剧团以袁雪芬为代表的“新越剧”改革情况,其中《祥林嫂》的演出标志着越剧改革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这里还展出了1943-1945年,在中国0直接领导下的四明山革0据地的“的笃戏”的改革情况。在旧社会,“戏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展览介绍了年仅27岁的“越剧皇后”筱丹桂,因不堪戏霸张春帆的-,于1942年10月13日身亡。还有年仅21岁的小生马樟花,被0势力包围,受尽欺压,心力交瘁,忧郁而死。这些遗物和遗像,给人们以深深刺激。 第三展厅与展廊。这里展示解放后,越剧鼎盛时期的情况。一进展厅,当年党和、-总理等接见越剧演员的照片,展现在醒目的地方。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在的关怀下,越剧艺术迅速繁荣,在剧目创作、表演艺术、音乐唱腔、人材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剧也逐步形成了细腻真切、秀丽文雅、优美抒情、清越柔和的艺术风格,使越剧从嵊州走向上海、走向全国,成为我国继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 地址:绍兴市嵊州市百步街8号 类型:博物馆 开放时间:淡季8:30-16:00旺季8:00-16:30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