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上海市境内公办高校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而成。 据2022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有宝山校区(校本部)、延长校区、嘉定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30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开设94个本科专业;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专任教师3419人;有研究生1802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21人(含预科生63人),教育学生19912人。 上海大学历史沿革 上海大学时期 上海大学(1922-1927) 1922年3月18日,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学校的创办者是校长王理堂、校务长陈绩武、会计汤石菴,他们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设立了国文、英文、美术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为主的160余名学生。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党干部,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首任总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师因王理堂、汤石庵、陈绩武等借学敛财、携款私逃而引发。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陈独秀或元老于右任为校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认为请出面办学较为有利,学生自治会接受了的意见。经学生代表两次恳请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亚子、杨杏佛、叶楚伧等要人的劝说,于右任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英译为TheUniversityofShanghai),并亲自题写了校牌。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日报》刊登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邵力子(当时是中员)出任副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1923年,在李大钊推荐下,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后改称校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的党人所主持。上海大学初设文学(分国文、英文两组)、美术(分图音、图工两组)两科,并设普通科;经过改制,设有社会科学院(含社会学系)、文艺院(含中国文学系、英国文学系)和美术科,另外还附设中学部和俄文班。社会学系逐渐成为学校最大的系,该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 1923年8月8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员会议,议决组织上海大学评议会,决策全校重大事务。于右任为主席评议员,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邵力子、陈德征等9人为评议员。8月11日,于右任在上大特设了董事会,孙中山任名誉校董,蔡元培、汪精卫、李石曾、章太炎、张继、马玉山、张静江、邵力子、马君武等为校董;设立校舍建筑委员会,邓中夏任委员长,张继、邵力子为顾问。 1923年期间,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汪精卫、刘仁静、胡汉民、戴季陶等曾来校演讲。孙中山希望上大办成“以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学校,他指示:“今后要按月给上大拨办学经费。”翌年定为党办大学。上海大学从不张挂当时的中华国旗——五色旗,迥异于沪上诸校,所用的是由党徽和蓝底白字组成的上海大学校旗,强调反对北京政府的统治。 1923年12月5日,校评议会通过《上海大学章程》,并根据章程制定了《上海大学章程细则》,对校务方面的重大事宜及各个方面工作作出详细规定。是月,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亲自兼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何世桢、洪野、韩觉民、曾伯英任委员,以后学校行政委员会又多次改组。陈望道后为代理校务主任。校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桢、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征、杨明轩、侯绍裘、张作人。校长于右任放手起用党人和进步人士,又先后聘请蔡和森、张太雷、李汉俊、恽代英、茅盾、郑超麟、任弼时、安体诚、李季、蒋光慈、杨贤江、萧楚女、田汉、萧朴生、郑振铎、高语罕、张秋人、胡朴安、周建人、俞平伯、赵景深、朱光潜、朱自清、刘大白、周越然、丰子恺、黄葆钺、章太炎、胡适、郭沫若、吴玉章、施存统、谢六逸、徐蔚南、李仲干、冯子恭、陈抱一、叶圣陶、曹聚仁、方光焘、蒋光慈等到校任职任教。 1924年1月,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每月补助上大一千银元。2月,学校迁至租界西摩路29号和附近时应里(今陕西北路恒隆广场所在地)等处民房继续办学,又添设英数高等补习科;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4月10日,校长于右任赴广州,由邵力子代理校长。4月15日,上海大学附设平民学校开学,280多名工人学生参加开学典礼。1924年下半年,以上大师生为骨干,在上海各工人集中地区开办工人夜校,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10月13日,上海大学学生会成立。 1925年1月,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党内建立支部一级组织,上海大学是全市第一个建立支部的学校。5月30日,上大师生参加南京路大规模反帝,日本大班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上大400余名学生组成38个演讲团上午到南京路演讲,下午租界巡捕开枪,上大学生何秉彝遭枪击受重伤,次日因抢救无效牺牲;是月,邵力子因受租界当局,离开上大,赴黄埔军校任职。6月4日,学校被万国商团及英国巡捕武装占领、封闭,次日借勤业女子师范学校为临时办公处。上大校舍被占后,师生推选施存统、侯绍裘、韩觉民、秦治安、贺威圣、朱义权、韩步先组成临时委员会;教职员自动减薪,维持学校,学生留沪不散,参加各项斗争并向各界宣传。6月8日,上大租赁西门方斜路新东安里十八号为临时校舍。6月14日,校学生会全体会议决议募捐建筑新校舍,拟“先建筑五十亩两层中式房,并建筑能容千人的大礼堂”。6月15日,《上大五卅特刊》第一期出版,揭露、控诉帝国主义罪行,鼓动爱国反帝斗争。7月,学校迁回闸北中兴路,设临时办事处继续招生,后租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167弄)15幢民房为校舍。8月23日,于右任致函中央执行委员,提请恢复原有津贴或帮助建造校舍。9月7日,广州政府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补助上海大学建筑经费两万银元。9月10日开学上课,青云路弄堂口挂于右任所书“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附设有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由上大师生义务任教,在群众中普及文化知识。 1926年3月22日,《日报》刊登《上海大学为在江湾购买地基通告》。4月9日,学校致函林伯渠、、恽代英,请他们鼎力相助,敦请中央执行委员会将补助上海大学建筑款两万元克日汇来,以便开工。 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举行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部分上大师生参加了闸北、南市、沪东、沪西四个地区的起义战斗,后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1927年3月24日,上海大学行政委员会主席陈望道、中学部主任侯绍裘联合署名发布公告,定于四月一日起在江湾新校舍正式上课。4月1日,新校舍在江湾奎照路落成,占地19亩,可容纳学生400余人。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上大学生参加闸北青云路广场集会和,要求交还工人纠察队枪械。4月13日,上大师生参加上海总工会召开的10万群众大会,控诉派汪寿华等者的罪行;会后派开枪群众,上大学生也有伤亡。4月18日,学校在江湾新校舍召开行政委员会会议,改选陈望道为临时主席。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几十名学生,抢走学生财物。5月3日,蒋介石特指令当时的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进行查办,军警把师生员工全部赶走,查封学校,部分师生随后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5月4日,江湾新校舍由军白崇禧部驻扎。1927年5月,学校被政府强行解散。学校被封后一个多月,当局把上海大学原江湾校舍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院址。 上海大学被关闭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直不承认上大学生的学籍,致使曾在上大就学的学生在就业、晋级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1936年3月,在于右任一再交涉、反复斡旋下,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追认上海大学学生的学籍,并与国立大学享有同等待遇”的议案。于是,各地上大学生纷纷成立同学会,联络同学办理学籍的登记审查工作。11月又成立了上海大学同学会总会,推举程永言为理事长,张治中为监事长,除办理学籍登记外,还筹备复校事宜。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复校事宜停止。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参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另有创办的第一所高校是渭南师范学院的说法),集中众多,成为早期在上海一个重要活动据点,一批国共两党和骨干曾任职、任教、就学于此,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及南洋、日本、越南、等地。这所学校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从1922年秋到1927年春,培育了近两千人,并为黄埔军校和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输送了一大批学生。 注:根据上海市教委核准的《上海大学章程》和上海大学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现上海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94年,历史沿革不包括上海大学(1922-1927)。 上海大学(1941-1945) 1940年5月,汪伪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成立“上海大学筹备委员会”,勘定上海真如前暨南大学校舍为校址。 1941年7月29日,汪伪行政院通过《筹办上海大学案》。同年,占用遭到严重破坏的江湾前复旦大学校舍另建上海大学,9月30日建校。坐落于原江湾复旦大学校址、成立于1939年由日伪维新政府梁鸿志政权所办的“维新学院”农科予以保留,单独设置为上海大学农学院。 1942年9月19日,汪精卫批准了伪《国立上海大学组织大纲》,并宣告伪“国立上海大学”成立。赵正平任校长。学校由日伪合办,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海大学先后设农、法、文三个学院,农学、农艺化学、农业经济、农林、、经济、法律、国学(文哲)、日文、西文、史地十二个系及农商专修科。系日伪推行殖民地教育的重要基地。除了农学院,文、法两院设在真如原暨南大学校址上。 1945年5月9日,日本士兵闯进江湾校园修筑工事,上大师生被勒令限期离校疏散,学校的一切设施被日军征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学校停办,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派员接收。 注:上海大学(1941-1945)不是上海大学的前身。 上海大学前身四校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1958年5月19日,上海市委决定,“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筹建和主办,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5月23日,筹备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成立。9月,经上海市委批准、教育部同意,筹建中的科技大学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的名义对外招生,首届新生委托其他高校代培两年。 1959年5月,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5月19日,市委批复同意将欧阳路221号作为学校的临时校址(校舍暂与上海机电设计院共用),同时确定正式校址放在科学卫星城嘉定。7月1日启用校印。9月4日,市委任命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周仁为上海科技大学首任校长。9月14日,学校正式挂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是上海市地方院校,建校初期的原子能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技术物理系、力学系、化学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元素有机化学系、硅酸盐化学及工学系、生物物理化学系等8个系科由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帮助创建,部分系主任曾由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 1960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全部迁入嘉定城中路20号新校址。1961年2月,经市有关部门同意,蔡万兴机器厂、长城电工仪器厂并入学校。 1966年2月,上海市委批复市委教育卫生部,统一在安徽省歙县雄村、航埠、山湾3个自然村选址创办上海理工学院(对外称青年耕读学校),由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工学院和上海师范学院3所地方院校负责筹建。翌年12月,上海市革委会命令停建。之后,大部分已建成的校舍连同部分固定资产均无偿赠送给当地人民公社。从上海抽调去的教职工在“文化大”开始后返回原校。 1966年9月,生物物理化学系从天津师范学院和河北大学接收了学校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即5名越南来华留学生;因“”不能正常学习,经教育部安排,这批留学生11月离校回国。 1968年9月,学校从科技系统(时称上海市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划出,改为隶属文教系统(时称上海市委员会文教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脱离关系。 1973年1月,生物物理化学系调入上海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 1978年7月,学校与科技系统恢复联系。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上海科技大学划归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26日,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首个博士点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988年,上海科技大学被国家教委列为用英语教学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的首批试点单位;翌年2月,受国家教委委托,招收巴基斯坦来华博士生7名。 至1993年12月,上海科大校园面积328.098亩。 上海工业大学 1960年3月,上海市开始筹建“上海工业师范学院”。7月,改设上海工学院筹备处。9月30日,上海工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魏文伯题写了校名。院址设在闸北延长路149号。首任院长兼是李华。 1962年,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专科学校61级电真空器件专业新生全部转入上海工学院就读。 1972年4月,上海工学院并入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原工学院院址成为上海机械学院总部。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恢复上海工学院原建制,成立上海工业大学。此后,工大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1月,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2月,上海工业大学接收转学而来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钱伟长。 1984年,固体力学获得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学校获批设立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2年,上海工业大学科技园区(今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 至1993年12月,上海工大校园面积517.5亩。 上海大学 1959年3月5日,上海中国画院(筹)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同年5月改为上海市美术学校;1960年9月升格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建制,设中国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四个系,另设中专部,又招收预科班。1962年8月,大部分预科学生并入上海市轻工业学校和上海纺织工业学校。1963年至1965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美术训练班、上海市美术学校三校并存。1965年7月,上海市美专唯一一届本科生毕业;同年8月,油画系、雕塑系全部教师调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今上海油画雕塑院),学校重新改为中专建制的上海市美术学校。 1978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1980年改称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建立。12月,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复旦大学分校建立。 1981年9月,上海市轻工业局将上海市美术学校(部分)并入新组成的上海市轻工业局职工大学。 1983年5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增设海南大学等五所高等学校和筹建计量测试专科学校的通知》,其中包括批准上海市设立“上海大学”。5月28日,上海市教卫办党委决定成立上海大学筹备组;翌月,上海大学筹备组正式开始工作。6月10日,召开上海大学筹建大会,宣布学校由校部和五个学院组成,五个学院分别是,原复旦大学分校改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原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改为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86年4月改为上海大学商学院);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改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1985年6月改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原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以及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的机械、电子两个专业合并为上海大学工学院;原上海市美术学校改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7月12日,上海市批转市政府教卫办关于筹建上海大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9月1日,上海大学在凯旋路30号的校部正式挂牌(校部后迁至新闸路1220号);同月,各学院也正式挂牌。学校重大事情由校部决定;学院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对外。 1984年4月,孟宪勤被任命为上海大学;同时,任命公布了上海大学所属各个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1987年,上海市教卫办主任王生洪兼任上海大学校长。 1993年3月17日,杨德广出任上海大学校长。4月,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大学,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该学院管理体制仍归上海市政法委领导。9月,随着占地144.645亩的梅陇校区(今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校区)建成,上海大学商学院和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 至1994年5月,上海大学7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93.53亩。 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2月,上海计算技术学校创建,是由原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中部改建而来的中专,临时校址设在复旦中学,同年10月改为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首任校长兼是马忆冰。 1960年2月,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全部迁入嘉定东门新校址。1961年2月和7月,上海电子学校和上海计量学校先后并入。1968年4月,更名为上海科学技术学校。 1970年11月,与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工业专科学校、上海无线电工业学校在嘉定东门校址合并成立上海电子专科学校。1975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学。 1978年6月,复办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10月,市教卫办批复同意将学校改制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部。 1981年12月,更名为上海科技专科学校。1993年2月,更名为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 至1994年5月,上海科专校园面积127.5亩。 上海大学合并之后 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并举行成立大会,首任校长是钱伟长。四校合并时,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新上海大学成立后,原上海工大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原上海科大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原上海科专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东校区;原上海大学7个校区历经变迁,保留新闸路教学点。 1994年7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成立。 1996年12月,上海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翌年12月通过“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由此全面启动。 1997年6月,经上海市教委研究同意,上海大学犹他科技学院变更为上海师范大学犹他科技学院。 1999年9月12日,举行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占地1500亩,不含待征地500亩)启用暨开学典礼。 2001年4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大学嘉定东校区改建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2003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2004年8月,第七届全国大会在上海大学举办。9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原上海大学法学院改建为上海政法学院。 2006年,学校与法国技术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成立。 2009年,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签约,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6月,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2年5月,上海大学与宝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翌年起双方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2月,学校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建上海大学的协议》。7月,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0月25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2014年6月15日,学校与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举办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成立。8月1日,原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院址改建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浦东校院正式启用。10月23日,学校举行溯园·上海大学(1922-1927)落成仪式。 2015年7月5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在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9月,学校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共建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协议。 2016年6月,被列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共建高校。8月,入选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12月11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12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落户上海大学。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上海大学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入选。 2019年1月,上海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上海大学与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就氢能源、环境技术等领域产学研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揭牌成立。9月,上海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校区签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协议。12月,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3月,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揭牌成立。6月,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成立。10月16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0月29日,上海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成立。11月16日,上海大学全景智能影像研究院成立。 2021年1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共认定1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上海大学有5个项目名列其中。12月,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月,成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会员。9月,上海大学里斯本学院揭牌。9月20日,上海大学佛教思想史暨人间佛教学研究院成立。9月,上海大学举行本科生书院成立仪式。建校百年之际,上海大学成立了伟长书院、秋白书院、宏嘉书院、青云书院、泮池书院、文荟书院、日新书院、闳约书院、自强书院、尚理书院、溯微书院、丝路书院共12家本科生书院。 参考资料: 上海大学文化传统 上海大学形象标识 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校风:求实创新 校徽 上海大学校徽呈白玉兰(上海市花)的形状。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鸥,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学校要争创第一的决心。校徽由艺术家徐光夫先生设计。 校歌 《上海大学校歌》诞生于1996年5月校庆之际,体现了学校地域、文化环境、学校特色、办学思想与时代特色;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具有个性与共性统一、历史与现实统一的特色。 上海大学校歌 吴仁援词 徐景新曲 一个共同的昨天,长江边我们奠基打桩;一个共同的明天,东海上我们托举朝阳。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今天:自强、自强,我们锻造共和国的钢梁。一个共同的寻觅,知识让我们张开翅膀;一个共同的目标,信念使我们步伐铿锵。只因为一个共同的誓言:自强、自强,我们奏出新时代的交响。自强!自强!不息的自强! 上海大学社团活动 团属学生组织有上海大学学生会、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上海大学社团联合会、上海大学团校等。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有130个学生社团,分为学术类、科技类、文学类、服务类、艺术类、体育类、就业创业类7大类。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学艺术总团,囊括大学生交响乐团、室内吹奏乐团、打击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钢琴协会、舞蹈团、风信子诗社、书画篆刻研究会等九大艺术社团。 上海大学其他介绍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共建高校。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学校,1927年被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25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设有71个本科专业,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7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周边交通) 邮编: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