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洞旅游景点介绍 山东省沂源县景点 牛郎织女千古流传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织女洞位于沂源县燕崖乡牛郎-织女旅游区。大贤山海拔532m,面积约4.5km2。这里山上重峦叠嶂,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百鸟翔集,风光旖旎。山下沂河如带,势若游龙。织女洞位于大贤山东北麓。 织女洞基本介绍 《沂水县志》云:“县西北百三十里,沂水经其东北崖畔,有织女洞,临沂水,高峻险绝,莫敢俯瞰,转眺西北一瀑飞来,势若游龙”。织女洞就建于这一40多米处悬崖绝壁上,洞口是二层楼阁式古建筑,青砖灰瓦,朱门绿窗,构思维妙,精巧玲珑,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字,远远望去,若空中楼阁,缥缈在云雾之中,透出古色古香的风韵。织女洞的围岩为寒武纪砂质灰岩,下有古老片麻岩呈整合形式接触。洞因溶蚀作用形成,高约8m,宽7m,深10m许。洞中有洞,左右相连,西北有一小洞,内有一石鼓,敲之有声,音韵深沉。左侧有石砖砌成的织女梳妆台和寝室,并塑有王母、织女彩色塑像各一尊。洞壁前置有一圆窗,织女凭窗而坐,含情脉脉,与牛郎庙隔河相望。洞内还保存宋、清石碑数块,碑面返潮,可准确预见三日必雨。 织女洞详细介绍 沂水县志》云:“县西北百三十里,沂水经其东北崖畔,有织女洞,临沂水,高峻险绝,莫敢俯瞰,转眺西北一瀑飞来,势若游龙”。织女洞就建于这一40多米处悬崖绝壁上,洞口是二层楼阁式古建筑,青砖灰瓦,朱门绿窗,构思维妙,精巧玲珑,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字,远远望去,若空中楼阁,缥缈在云雾之中,透出古色古香的风韵。织女洞的围岩为寒武纪砂质灰岩,下有古老片麻岩呈整合形式接触。洞因溶蚀作用形成,高约8m,宽7m,深10m许。洞中有洞,左右相连,西北有一小洞,内有一石鼓,敲之有声,音韵深沉。左侧有石砖砌成的织女梳妆台和寝室,并塑有王母、织女彩色塑像各一尊。洞壁前置有一圆窗,织女凭窗而坐,含情脉脉,与牛郎庙隔河相望。洞内还保存宋、清石碑数块,碑面返潮,可准确预见三日必雨。 一是以织女洞牛郎庙为代表的爱情文化人文资源,是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为主题的古建筑遗址。二是以神清宫为代表的道教宫观古建筑资源,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神清宫建于宋代,占地4200m2。院内有千年赤松,碑碣林立,清古幽雅。三是以大贤山、青牛山、白马河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大贤山海拔252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建有唐代迎仙观、老子庙堂,院内有中国唯一一棵“叶籽银杏”。10余公里白马河将神清宫、黑虎泉、织女洞等景点连在一起。青牛山海拔695米,面积2平方公里,建有奶奶庙、三官庙、南天门等古建筑。 洞外右侧有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邑人王松亭题、云溪居士书《登织女台》诗碑,字体俊秀流畅,其诗云:“高盘石磴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纵知机杼此中有,那信鹊桥渡后闲。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织女洞口南侧天然峭壁上,还刻有光绪二十一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大字,高约4m,宽约1m,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大方。利用“织女圆窗”和“织女镜”看日出,并通过反射原理,将东升的阳光引入洞穴,堪称一绝。 织女洞是全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山下沂河犹如天河,位于沂河东岸的牛郎庙与织女洞隔河相望。此庙始建成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清幽别致。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现已圯毁为废墟,只有10余块碑碣尚存。织女洞和牛郎庙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型古建筑遗址,因此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它选择西高东低,沂河纵穿并把二者分开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建庙为形式,形成两对景,以附会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内涵,之奇、之绝、之妙,堪称世界奇观。织女洞南有古银杏树两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其中一棵树杆高16m,胸围3.35m,树冠覆荫196m2,尤其称奇的是有20%的果实结在叶片上,极为罕见,被人们称为“叶籽银杏”,在全国只有这一株,有专家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植物返祖现象。 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有一处始建于宋代的关于牛郎织女的实物遗存——织女洞。相传当时有人路经此地,听到洞中隐隐传出喳喳机杼声,感到十分神奇,随后祀织女塑像于洞中;与织女洞一河之隔的对面村子里,自明代就有一座牛郎庙,与悬崖峭壁上的织女洞相得益彰,遥相呼应。据说这一类景观在国内只此一处,因而被新闻媒介称做“中国旅游资源中的绝景”。1997年公布为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源县立石质标记。 燕崖一带在1944年沂源设县之前,隶属沂水县。旧《沂水县志》记载:“县西北百三十里,沂水经其东北崖畔,有织女洞,自顶至麓古柏森列,逶迤三四里,旧志名凤凰山。山有织女洞,临沂水,高峻险绝,莫敢俯瞰。转眺而北一瀑飞来,势若游龙”,织女洞的佳丽风光跃然纸上。 自沂源县城南行10余公里,便到了绿色植被覆盖下的大贤山东北麓,但见巨石嵯峨,悬崖如削,松柏倒挂,一派旖旎风光。沿山路上行片刻,右侧山崖边有一处小巧的的山门,便是织女洞的院门。门楼内石灰墙壁上,书有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导引游人步入历史与神话交织而成的时空隧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走进织女洞院门,抬眼望去,左侧悬崖峭壁缺口处,有一处凌空的高阁前脸镶嵌其上,下方便是织女洞口。织女洞内部是一座朱门绿窗、青砖灰瓦的二层楼阁,洞高8米,宽7米,长约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数块,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端坐在第二层上,左侧设有织女梳妆台与寝室;楼阁第二层的前脸上,有一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正可让脉脉含情的织女临窗端坐,与河对岸的牛郎隔河相望。 据文史资料记载,牛郎庙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后始具规模。牛郎庙也是一幢二层阁楼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殿内为牛郎和子女的塑像,旁边是一尊卧着的金牛。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如今牛郎庙早已坍塌,仅存遗迹。而牛郎庙所在地一个五六百人口的小村庄,就叫做“牛郎官庄”。崖上与山下,盈盈一水间的两处建筑,演绎了遥远星空中银河岸边的动人故事,显示了先人们独有的匠心。“天空有银河,地上有沂河”,这一天作地造之巧合,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增添了更加神奇的色彩。 大贤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登临游览者,留下许多诗文摹刻。在织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古朴大方、遒劲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宽1米;洞口一侧立有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其诗曰: 高攀石凳赴仙关,洞口如逢列宿还。 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 纵知机杼此中有,哪信鹊桥渡后闲。 我欲乘槎谁接引,客星高听水潺潺。 天孙台上望仙楼,危槛平临景物幽。 山径南随林麓转,沂河东折古今流。 泉溪声急晴疑雨,松柏风寒夏亦秋。 但于此间得少趣,寻源何事问牵牛。 诗碑为云溪处士孟天荣书丹,一手行草字体流畅飘逸,为意境雅丽清新的诗作增色不少。 从现存遗迹看,大贤山曾是古代中国道教的一处胜地。游人自织女洞处沿山路上行约200米,就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迎仙观遗址,原先这里曾经建有老子庙堂,正殿为老君阁、三清殿,东西配有厢房。东厢房为沂蓝书院,西厢房为厨社。迎仙观近处有送子观音堂、天孙泉、药王庙、僧王庙、关王庙,其中的天孙殿应是织女的又一处道场。南侧山坡上有一清冽甘泉,久旱不枯、久雨不溢、严寒不冻,名曰天孙泉,也因织女而名。而僧王庙,则是清统治者为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后被义军杀死的僧格林沁而建。天孙泉旁迎仙观遗址上,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据说树龄已经上千年,至今枝繁叶茂,每年都结出累累硕果。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株银杏大约有20%的果实从扇形叶顶部边沿上结出,举世无双,被称为“叶籽银杏”。 始建于宋代的织女洞、迎仙观,经明、清历代重修,二年(公元1913年)最后一次整修后,始成规模。从眼下密集的道教建筑群遗址,可以想见当年香火缭绕的盛况。 抗日战争时期,迎仙观一带设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其中在王灵观中有木工车间,专门生产枪托、手榴弹柄、弹药箱等。世纪之交,在这里发现了当年遗留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零件,已被精心封存。1939年6月,兵工厂被日寇发现,遂遭受灭顶之灾,迎仙观的所有建筑被夷为废墟,迎仙观道士王元修、刘明仁为保护兵工厂掩埋的器械宁死不屈,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被誉为“爱国道人”。据今大贤山道士明斗介绍,织女洞中一块镶嵌在石壁上的水晶石碑也在那次劫难中丢失,相传被日军抠走,如今藏于日本某博物馆。 “文化大”中,大贤山文物遭受了又一次浩劫,著名的《登织女台》诗碑断为三截,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到修复。山上的古建筑多数仅存遗址,惟有山光瑞气不减当年。近年来,重建或整修了织女洞阁楼、玉皇庙、药王庙等建筑。世外桃源一般幽静的大贤山织女洞风景区,正在悄悄地向世界亮开一扇了解沂源、开发建设沂源的窗口。 织女洞景区介绍 织女洞风景区,位于沂源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燕崖乡牛郎官庄大贤山.蜿蜒的沂河从大贤山脚下静静的流过,河对面就是牛郎庙,旁边的村庄因此得名. 从沂源县城南麻出发,一路青山绿水,20分钟左右就到了.下了车,在郁郁葱葱的沂河岸边稍栖,沿东麓开始上山(可开车),或穿山涧,或走大路.随着位置的变化,身体在升高,心情也在高涨.摹然一堵悬崖出现在前方,崖下是一处院落,崖上半空阁楼就是织女洞了.从院子侧面向前,再折返回来,来到院子大门.院子里树了几块题跋志铭,时曾经被砸烂过,用铁箍重新箍起来的.拾级而上,进入洞中,里面空空的,有一间大会厅大小,四周岩石嶙次栉比.右手边洞壁上有一眼小小的洞口,容得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入内,据说与五公里以外的神清宫相通.传说有个老道带了一筐蜡烛入内,蜡烛点完了还没穿过去,最后只好拿自己的手指头做蜡烛方出来.这里是道家的场子,关于老道传说很多,还有一件更神的.老道活了五百年,就要死去,嘱托小童说,等他死后,舌头会慢慢长长,不要把他埋掉,等到舌头长到下巴颏时就会重新活过来,继续带他们修行.哪知老道死后,小童看见师傅渐长的舌头时,非常害怕,赶紧把老道埋到了后山,从此老道真的死去了. 这里是织女的家,自然有织女的位置.转身过来,就是开始看到的阁楼了.织女端坐在里面,两眼直望着崖下沂河对面的牛郎庙,期盼着她那一双儿女和牛郎哥哥,期盼着七月七相会的日子.沂河就是当时王母娘娘手一挥划下银河,无法逾越的银河.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凝固在这里,伴随着沂河一直流淌到现在,到永远…… 织女洞传说 张道通与师兄王道一、王道清共同一年。一日,道通跪倒师兄面前说:“谢谢二位师兄与师弟共同修筑织女洞道观!但这里不是你们的立业之处,请你们走吧!”经师弟提醒,二人想起师嘱,恍然大悟,便告别师弟,离开织女洞,去寻找他们的修身之处。 道通继续四处化缘,足迹踏遍了整个沂州。众善人纷纷慷慨解囊,即使普通农家也尽力相助。没用多久,便筹到大批钱款。 道通从各地请来能工巧匠,先修织女洞。先把原洞扩大,又依山建为重楼,内塑王母娘娘等神像。重楼向东开有两个天窗,北面的窗下辟一小间做织女的居室,为织女塑金身,石炕、梳妆台等。织女含情默默,隔窗东望。洞口外门楣处石壁上刻有“织女仙洞”四字。 与织女洞隔河相望,在沂河东岸修建牛郎庙。庙内牛郎塑像居中,儿女分列两旁,还有青牛一尊;墙壁上绘着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庙周围筑起高高院墙,庙后有一排房,道人膳宿其中。 在织女洞南面的平坦之处,修建“迎仙观”(后曾改为“三清楼”、“三清阁”),殿内塑诸多神像,皆栩栩如生。大殿的西、北、东面各建一排房,是道通和的膳宿之处。大殿大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门外修一水池,山泉汩汩,从未干涸。道通亲率在池边栽上银杏树两棵。 出大殿往西北是小花园,园内建有石塔数座。从小花园拾级而上,路旁小矮房便是畜禽之舍。们用骡、马、驴赶集上店,买粮米、蔬菜。鸡放满山,小道童挎着筐子满山拾鸡蛋,吃不了的赶集卖。又在织女洞顶修建宏伟的玉皇庙,内塑玉皇大帝等诸位天神。 道通首批五十余人,尽是贫穷人家子弟。有些是父母双亡,生活无着的少年,从几百里外投奔而来。道通在牛郎官庄庄后买地二十亩,其中五亩为道士林,十五亩种粮自食。道通对道士管教极严,每天均吟诵道家经典,宣事,研习道场。他天不明即起,夜深就寝,把整个道观管理得井井有条。 每天去织女洞、牛郎庙供奉香火,请道士做道场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至此诗兴大发,挥毫题字;官吏们来树碑立传,赞叹不已。道通师父德高望重,闻名四方。每年清明前后,踏青的人更多。“七月七”是庙会日,喜鹊和百鸟一群群飞来,在沂河上空搭起鹊桥。织女洞下、牛郎庙前、沂河岸边的平坦之处,挤满了摆摊的商贩和游人。江南卖茶叶和卖绸缎的商贩,把摊子摆了五六里路长。牛郎庙前是道士们讲经论道的道场,听众云集。 庙会的规模年年扩大,人们对张道通师父越来越敬仰。织女洞逐渐名扬天下。 弹指一挥间,八十年过去了。这期间,道通又对牛郎庙、织女洞、织女台、大殿、玉皇庙等进行了大修、扩建,建筑愈发金碧辉煌。当初道通收的第一批有的已去世,有的已老态龙钟。道通又收了三批。们见师父虽年过百岁,但依旧是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身手矫健,行走如风。他率出行,们小跑在后面追赶。更使众惊讶的是天刚亮时,便看到师父打坐,头上有七彩光环,祥云笼罩。打坐完毕,他又同巡视,天天如此。师父身体力行,个个勤奋,冬天大雪后的早晨,师父总是早起清扫积雪。们夺他的扫帚,他执意不肯…… 冬去春来,又是二百年过去了,们已记不清师父的岁数了。一天,师父巡视完牛郎庙,径直去了道士林,望着林中一年比一年多的坟冢,眼含泪花叹息良久,伤感不已!众怕师父有伤身体,忙催他上山。路上,有个小道童问:“师父,您今年多大年纪了?”师父说:“三百一十八岁了!”众惊叹不已。师父将们集合到大殿前说:“今后,牛郎庙和东林(指道士林)我去得就少了。希望大家弘扬我道家恩德,严守我道家规矩,同心同德,管好道观。如若不然,天理难容,自有报应!”们异口同声应道:“师父教诲永记心头!” 第二天天还不亮,大想起师父昨天早晨忽生伤感,甚是不安,便早起去问安。见师父早已在银杏树下打坐,身体周围一片红光闪烁,满院生辉,大感到异常,急忙去叫醒众人。众刚刚跑出屋门,便见师父如平时闭目养神之态,面容和蔼慈祥,披一身红光,从银杏树下徐徐升起,直升到大贤山顶,继而升上天空,渐渐逝去…… 织女洞其他介绍 织女洞位于沂源县燕崖乡牛郎-织女旅游区。大贤山海拔532m,面积约4.5km2。这里山上重峦叠嶂,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百鸟翔集,风光旖旎。山下沂河如带,势若游龙。织女洞位于大贤山东北麓。 织女洞风景区,位于沂源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燕崖乡牛郎官庄大贤山.蜿蜒的沂河从大贤山脚下静静的流过,河对面就是牛郎庙,旁边的村庄因此得名. 从沂源县城南麻出发,一路青山绿水,20分钟左右就到了.下了车,在郁郁葱葱的沂河岸边稍栖,沿东麓开始上山(可开车),或穿山涧,或走大路.随着位置的变化,身体在升高,心情也在高涨.摹然一堵悬崖出现在前方,崖下是一处院落,崖上半空0就是织女洞了.从院子侧面向前,再折返回来,来到院子大门.院子里树了几块题跋志铭,时曾经被砸烂过,用铁箍重新箍起来的.拾级而上,进入洞中,里面空空的,有一间大会厅大小,四周岩石嶙次栉比.右手边洞壁上有一眼小小的洞口,容得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入内,据说与五公里以外的神清宫相通.传说有个老道带了一筐蜡烛入内,蜡烛点完了还没穿过去,最后只好拿自己的手指头做蜡烛方出来.这里是道家的场子,关于老道传说很多,还有一件更神的.老道活了五百年,就要死去,嘱托小童说,等他死后,舌头会慢慢长长,不要把他埋掉,等到舌头长到下巴颏时就会重新活过来,继续带他们修行.哪知老道死后,小童看见师傅渐长的舌头时,非常害怕,赶紧把老道埋到了后山,从此老道真的死去了. 这里是织女的家,自然有织女的位置.转身过来,就是开始看到的0了.织女端坐在里面,两眼直望着崖下沂河对面的牛郎庙,期盼着她那一双儿女和牛郎哥哥,期盼着七月七相会的日子.沂河就是当时王母娘娘手一挥划下银河,无法逾越的银河.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凝固在这里,伴随着沂河一直流淌到现在,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