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华山

南京九华山旅游景点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公园

九华山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是集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东接龙广山(即富贵山),与钟山形断脉连,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曾是六朝皇家御园。

九华山公园内建有玄奘寺、三藏塔,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南京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象一只倾覆的行船,古称覆舟山。由于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也曾把此山称为“玄武山”。南朝刘宋元嘉时,因玄武湖屡见黑龙,该山改名为玄武山;另说是因山傍玄武湖,位于城北之故。陈太建年间,玄武山称为龙舟山。 九华山因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以寺名中“九华”二字得名。公园内山坡海拔61米,面积12.9万平方米,山颠有三藏塔,五级四面,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这里常举办攀岩活动,三藏塔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华山公园历史沿革

南京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山形象一只反扣的船而名“覆舟山”,古代风水学上,山如覆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由于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也曾把此山称为“玄武山”,另外还有“真武山”、“龙山”、“龙舟山”等名称。春秋时期,名覆舟山,因其形状很像倒置的船而得名。六朝时期,覆舟山是都城建康重要的屏障。宫城(台城)离覆舟山很近,覆舟山周围的土地属于上层贵族活动的范围。六朝时期的覆舟山,东际青溪,北临后湖,西近台城,周回不过三里,高不过百米,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山虽不高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战乱年代,它是宫城的屏障,与东面的龙尾坡、蒋陵同为军事要隘。它的得失,关系着宫城的安危。东晋时,在这一带曾发生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

东吴时期,覆舟山的南面原来有一个西池,是东吴太子孙登的园林,也称太子湖。晋明帝为太子时重修西池,在里面训养武士。东晋的北郊坛(地坛)也在覆舟山之南。西面是东晋的芍药园,每年栽种芍药川供宫廷用药。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以讨中书令庾亮为名,攻入都城,史称苏峻之乱。苏峻率二万人渡江,冲开牛渚(今采石矶)的防线,绕到都城东北,进据蒋陵和覆舟山,打败了守将卞壶的部队。突破青溪大栅,居高临下,因风纵火,台城及诸营寺署一时荡尽。苏峻因攻占覆舟山而夺得胜利,控制了东晋朝廷。东晋元兴二年(403年),荆州刺史桓玄篡晋,国号楚,史称“伪楚之乱”。三年春,彭城内史刘裕等讨桓玄,率二州之众1700人,由京口(今镇江)西进至覆舟山东。桓玄守将卞范之等二万余人,在覆舟山西面,严阵以待。刘裕先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派士卒登山张旗,给卞军造成错觉,然后,“破釜沉舟”,决一死战。进攻前,命将士饱餐一顿,丢掉余粮,轻装待发,攻击开始,又身先士卒,因此,将士无不以一当百。攻上山时,正值东北风急,因风纵火,顿时,烟炎熛天,鼓噪之声震动京邑,打得卞范之的部队大溃。桓玄从长江水路逃走。

九华山公园主要景点

玄奘文化系列

玄奘法师(公元600年~664年)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及佛教学者。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去天竺取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传宋朝可政和尚从陕西紫阁寺带回玄奘法师的头顶骨,在南京中华门外天禧寺建塔安葬。1943年,日本侵略军高森部队在中华门外明报恩寺(即原天禧寺遗址)建筑稻垣神社时,发现玄奘法师头顶骨,日军掘走了头顶骨的一部分,其留在南京的一部分移葬于九华山,并建造三藏塔。此塔是仿唐代长安南郊兴教寺玄奘墓塔建造的。今塔下四个拱门设有一座小石碑,上刻“玄奘法师灵首”六字,塔前有一块青石,上刻玄奘像和西行取经路线图。

九华山公园地理环境

九华山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华山20号,东眺紫金山,北望玄武湖,南邻北京东路,西看鸡鸣寺,北临明城墙,东接富贵山,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

公园内有草坪2000平方米,梅花2000多株。山的形状狭长,顶呈平行,两头渐低,古时人们因其像一只翻置的木船,所以命名为覆舟山。覆舟山的名字在东晋的史籍中已有记载,产生时间当然更早。

南京九华山其他介绍

九华山公园位于南京城东,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像一只倾覆的行船,故而古时称作覆舟山。

九华山地处闹市,却恬然幽静,人称“城市山林”,曾是皇家园林乐游苑;山中有寺、山顶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九华丹青”美名。

南京九华山公园山顶的三藏塔,仿唐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建造。塔基青石上,还刻有唐代高僧玄奘画像和西行取经的线路;而塔下埋藏的玄奘顶骨,更使得南京九华山在海内外声名远扬。

据记载,宋朝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师,从陕西得到了唐玄奘的顶骨,迎回金陵后,在天禧寺东岗建石塔,归瘗顶骨。太平天国时,三藏塔毁于战火,玄奘灵骨也下落不明。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旧址上发掘出藏有玄奘顶骨的石函。这一发现轰动佛教界。日本人欲据为己有,激起极大民愤。后经汪伪政府再三恳商,终于,唐僧一半顶骨保留下来,并在九华山新修三藏塔用于安放。日本投降后,另一半顶骨也得以保留,解放后收藏在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堂内。

如今,九华山公园复建了玄奘寺、修缮了三藏塔,并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师的石像,与原来的“西行取经图”珠联璧合,使得九华山的三藏塔成为市区内的一大历史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