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阳阁旅游景点介绍
茗阳阁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韵路一号,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该阁塔高五层,阁顶十四丈,占地面积6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海拔150米,宝顶高度47米,被称为中原第一大0。是一栋由多种中国古建筑元素,由雕栏飞檐、勾心斗角、斗拱图腾等多种形式的中国古建筑元素汇聚而成,具有浓郁地方古建筑特色的塔式0。它的雄浑大气与浉河蜿蜒灵秀相得益彰,既是茶文化的代表建筑,又是信阳市标志性建筑。
浉水之阳有阁,曰:茗阳阁!阁之阁者,取茶之韵也!
茗阳阁南揽贤岭,北抱浉河,西望流水,东对桥,下坐山丘,上擎天宇。虽然没有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历史之悠久,但其建筑之精巧,气势之宏伟,可以与江南的名阁名楼相媲美。其外观形状,高低大小,与黄鹤楼酷为相似,俨如克隆的又一黄鹤楼。与黄鹤楼并称为“姊妹楼”,实不为过。
登阁品茗,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仰观楼阁,檐檐相抱,角角相咬。壁画和抖拱,靛青翠绿,错落有致,金黄乳白,相间适宜。尤其是垂脊上雕刻精细的仙人和走兽,更是栩栩如生,整整齐齐地排在楼阁垂脊上。垂脊上的仙人和走兽,在建筑上叫“小跑”。在中国的建筑之林,只有故宫的太和殿垂脊上建有十个走兽,是最高等级的。茗阳阁最顶层垂脊上建有7个走兽,四层、三层、二层垂脊上建有3个走兽,最低层垂脊建有5个走兽。檐角边缘上的仙人,还有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相传“小跑”最前面的那个仙人,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愍王,他昏庸无道,人们就把他放在檐角的最前端,意为再这样下去,往前就会粉身碎骨,以警告他悬崖勒马。阁的四周设有立柱24个,柱粗整一人合抱。柱柱之间,设有固定青石长凳,共44条,供游人歇息之用。阁内设有立柱8个,柱粗两人合抱。阁之四周设有高为1米的汉白玉石护栏,透雕的护板上面刻有白龙、荷花、菊花、梅花、竹子、兰花等图案,象征着清雅、富贵、吉祥、气节。护栏的外面是宽约10米的游人行道,行道之外是供游人观赏的花草树木。
凭栏东视,极目远眺,是茶之韵广场和天伦广场。在茶之韵广场,恰碰见在此晨练的原358厂职工唐哲。快人快语的他告诉笔者,358厂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南阳迁至信阳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当时,358厂迁到信阳湖东区,这里没有一幢高楼,没有一条大道,到处是农田和菜地及起伏连绵的贤山。如今,整个信阳全都变了样儿,变得美了,漂亮了。
倚楼南望,新开发的茗阳天下住宅小区尽收眼底,七八层甚至二十多层的高楼,好像在茗阳阁的脚下。青灰色的楼顶,一排排,错落有致,犹如一幅刚刚画完的清丽淡雅的素描画。小区的后边,就是贤山。它纵然没有华山陡峭之险峻,没有黄山云雾之奇丽,没有泰山高耸之壮美,没有衡山山水之倩影。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每到天晴之晨,云雾飘绕,青黑的贤山在飘动的云雾中,时隐时现,亦有亦无,绝对让你“荡胸生层云”,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抚柱西看,浉河之腹呈现在眼前。只见湖水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浩瀚的湖面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灿烂的波光。此时,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诗句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循河远望,河的上游有一座桥,叫肖家河桥。半坝半桥,从河的南岸有一土质大坝伸向河的中央,从河的北岸有一个9孔的石桥伸向河的中央,坝与桥在河的中央相接,构成这座“似坝非全坝,像桥非全桥”的四不象桥,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挽臂北眺,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直逼眼球。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错落有致;白的红的,兰的黑的,五颜六色;古代的现代的,方的圆的,风格各异。这几年,信阳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新区、景区一并突起,茶叶节连开,六个城联创,给信阳的经济腾飞推向了快车道,使信阳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阳人为之骄傲,茗阳阁为之叫好。
宋人滕子京谪守巴陵之时,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楼作记,范仲淹以330余字写成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信阳虽无《茗阳阁记》,但当你顺浉河而下,定会有孔子临川时的“逝者如斯夫”之叹,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感。
好风景靠文人学士赋诗作文扬名,也靠实物载体传世。茗阳阁上所篆刻的诗词画卷,像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着实是经过了一番华夏文明的洗礼,接受了民族精神的熏陶。我们之所以喜欢茗阳阁,茗阳阁之所以是信阳市的标体性建筑,并不是因为这座塔状的建筑,而是在乎它既延续了信阳历史文脉,又能使游人抚今追昔,感慨沧桑。
文化是潜在的生产力,是最强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软实力,更是区域经济的灵魂。是的,一座建筑能够创造自己的历史,不管它经历多少风雨的洗礼,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