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特色古镇,也是诸多游客比较神往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天下闻名,这里也是以瓷器闻名天下,对于游客来说参观一下景德镇瓷器制作工业是一件非常给力的事情。

 

1、三宝陶艺村

若有机会慢慢拜访,便又是一个个值得娓娓道来的故事。毕竟一个地方最触动人心的,永远都不只是这里的风景,而是人。

 

漫步景德镇市区,与寻常的城市一样平凡无奇,但往城东南十余里,便是神奇的三宝陶艺村,陶艺村的每个工作室里,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陶艺家李见深二十多年前在山脚搭建出心中梦想的住所,起初这里只有一片老式农宅和陶瓷作坊,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进入门内却别有洞天,褐瓦土墙旧木,墙上还嵌了各式瓷瓶陶罐。

土墙,陶罐,垒出质朴时尚的三宝村。

 

院子里有从外面引入的小溪,水清见底,躺着的瓷碗、瓷片,有的掩埋了一半在泥里,古老的木制农具静静待在一边,门上贴着褪色的大红春联,草木深深,苔痕寂寂,唯有时光流转如常,一切随意、简单、毫无章法,却野趣天成。如今这里叫做“世外陶源”,可以住宿也有美食。

对面是三宝国际陶艺村美术馆,在最古朴的房子里,往往能看到最当代的艺术品,再往前向山而去,云雾随行,清溪为伴,各个陶艺家工作室和陶艺品牌的创作基地,便散落在这一路的青山隐隐间。

这里是三宝陶艺村的延伸——三宝国际瓷谷,整个三宝应该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与陶瓷有关。

 

在陶艺咖啡馆随手翻开一本旧杂志,便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个地方,普通青年称呼景德镇,文艺青年称呼昌南古镇,二货青年则说自己来这里是碰瓷之旅……除了让生活更美好的杯杯盘盘,除了悠久历史,景德镇已被刷新,这里有新有旧,小且美,此外还特别酷。”

溪水流过山谷里的作坊,把两岸都染绿了。

 

我想,深处其中的三宝村,便是这样在融汇碰撞中而独具一格的地方,既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隐逸气息,又诞生了现代感极强的陶瓷艺术。

即藏于小城的深山幽谷中,却常有国际化的交流活动,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又是理所当然。

2、青白瓷故里

这个青白瓷故里,平静得几乎看不到千年的岁月痕迹,村口大樟树下总是有孩子和乘凉的人们,一群鸭子从田间摇摆着路过。

 

想再走远一点,隔日朋友带我去了进坑,进坑可不是一个坑而是一个村。

 

出城不过数公里,到了郊外,方觉康乐公“首夏犹清和,芳菲亦未歇”句中的“清和”二字用得妙,大约再也没有另一个词可以形容现下节候,朝阳透过花叶的轻盈,软风拂过耳边的微痒,万物在天光下日益清明起来,却还没有溽暑来折腾,绿意和煦却不热切,默默守着盛夏来临前的温柔与沉默。

村口的大樟树下,听爷爷讲小时候的事。

这里三面环山,地势狭长,昌江支流小南河绕村缓缓而过,南宋蒋祈《陶记》记载:“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之所产已为次矣。”

初夏的进坑村,荷花点缀在田间。

 

湿地里早荷开了一些,几处浅红轻盈柔和,还好远远地够不着,否则摸一下就似乎会漾开来,洇到空气的透明里去,时时有白鹭起落在深青浅碧的背景里,略沉闷的绿色莫名活泼了不少。

田边几间老屋便是“东郊学堂”——一个陶瓷文化交流的非盈利机构。走进闻得一阵笑语,“来来,喝茶,吃杏子,有点酸,但是解暑”,黄老师忙着招呼一拨拨客人,他们夫妻俩考古专业出身,在村里“忙时种田,闲时考古”,与其说进坑成就了他们桃花源般的生活,还不如说他们改变了进坑,前不久景德镇遭遇暴雨,听朋友说过街如过河,进坑村却因为东郊学堂之前号召村民疏通河道、整理水系而基本安然无恙。

 

沿着木栈道能走到复原的古水碓,循小径而行,林深处藏几处宋代窑址、窑口被土壤和荒草掩埋,它们缄口不言,隐匿了历史的痕迹。

青,是年轻的颜色,东方的颜色,古书说“象物生时色也”。

别看“青”这么寥寥几笔,却是山川岁月的沉重,落在天地茁长之初,又平添了轻润的生气,不需要诠释也处处呼之欲出。

进坑优质瓷石,造就了景德镇宋代青白瓷“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景德镇湖田窑的影青,融合了白瓷纯洁胎质和青瓷温润釉质,又是一种青中有白的清新之美,如这时节的一场甘霖,几乎把整个南方都染上薄薄的一层淡青。

3、瑶河畔古镇

一场龙舟水浸透了瑶河两岸的老墙旧瓦,这里隶属景德镇浮梁县,曾是景德镇陶瓷业的发祥地。

 

雨落的时候,我作别朋友,来到瑶河之畔的古镇小住。

 

在宋初,因瓷窑颇多而俗称“窑里”,清末,瓷业衰落后便改名雅称“瑶里”,古镇也算是泛徽州的圈子,无论是中西合璧的狮冈胜览,还是徽派典型的程氏宗祠,都可以书写着昔日繁华。

古镇的雨并不会扫兴,高大深邃的老宅正适合一桌牌局,观者似乎比打牌的更起劲。婆婆趁着雨小的间隙,去山上抱了一捆柴火,明早若是还下不停,生炉子可成了难题。

“这有什么好拍的?”我拿着相机,最多便是换来如此疑问,或许只是在我们看来诗意,而在他们看来无非日复一日而已吧。

一夜的雨让瑶河涨满了水,晨雾抹去了远山的轮廓,层林吐纳出青色的呼吸,空气里是不轻不重的青草味道。

 

顾不上时大时小的雨势,撑一把伞在河边来回走了许久,天地间的雨,落在天地间的沉默里,所有的迟疑将被洗去,融化成山溪的欢愉,唱出每一句水花都是肯定。

山水要在雨中细看,村落也是,借着水汽氤氲,青绿色才显得滋润,显得沉静,雨势大后,远山近村,木桥溪流都没在水雾烟雨中,像是一幅被打湿的青绿山水,那些石青、石绿、花青互相浸染,成了深浅浓淡不一的微妙颜色。

明明没有一个要等的人,也并不喜欢唱歌,却忍不住哼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谁叫我爱极了这样的山色,风的温度和雨落的声音。

一切都干净得不落痕迹,仿佛连闲愁也不该有。直到淋得全身湿透回到客栈,隔壁的一群北方大叔们还在边打牌边看着门外的雨嘀咕,“这么一直下雨,没法玩儿啊”,而我可不会告诉他们错过了些什么。

瑶里往北不远是绕南,栗树滩堆积物是目前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断面特征的窑址,烧制年代约在唐代中期至明代中晚期之间。而往南就是高岭,制瓷需要的优质瓷土——高岭土,便是在这里出产的。

制坯、修坯……这是一段人与泥、与刀对话的过程。

 

进高岭的路上要跨过东河,河岸边有运送瓷石的古码头,久而久之自然成了市集,昔日用条石砌成的码头早已成了妇人们的浣衣之地,或许只有石板路上那些被独轮车碾出的凹痕,还会记着当年来往高岭装运矿石的繁忙日子。

△木槿花开后,古镇迎来了雨季。

临街的一些老屋已经被刷成粉白,墙上描得崭新的商铺字号,仿佛闪烁着老街因为旅游而新生的渴望,是连流淌了千百年的东河之水也无法满足的吗?

无论如何,那些日日走过石板桥的脚步,虽然匆匆,却从来不会有半分迟疑,可我们终究是过客,离去的那天已经放晴,清澈而近乎透明的季节中,一些梧桐已经出叶,第一个梅子的酸味还没漫过齿颊。

在雨季的间隙,也会有阳光一丝丝坠落,每寸的晴朗都值得被珍藏,那是梦境,是希望,更是期待。和朋友相约下次,下次,我要试着自己做一件瓷器,炼泥、制坯、上釉、烧造……

将美好沉静倾注于匣钵,所有的炙烤与伤痕都是生命的弦纹,一双普通的手捧出一件青瓷,而得以触及天地最初的生意,我愿意用更长时间慢慢去懂的,是这个最纯粹而最迷人的陶瓷之城。

交通指南

自驾:自上海到景德镇自驾全程高速,大概需要6-7小时。

 

高铁:上海有直达景德镇的高铁,但班次较少,每天两班,亦可搭高铁到婺源后转车,班次较多更灵活;从北京出发需在上饶或杭州转乘,全程八个多小时。

飞机:上海每天有一班直达景德镇机场的航班;北京每周约有两班直飞景德镇。

酒店住宿

景德镇陶溪川国贸酒店

 

位于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是一家以陶邑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主题特色精品酒店,由原国有十大瓷厂之一的“宇宙瓷厂”厂区改造而成,工业风设计感,中庭水景,实木家具,墙上挂着景德镇老瓷厂的画,处处洋溢着陶瓷的艺术气息。出门就是创意广场,可以漫步淘溪川,周末晚上有陶瓷夜市摆摊,逛街吃饭都很方便。

 

地址: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创意园区内

美食

行以线空间 一夕餐厅

餐厅的老板也是设计师,整个餐厅从细节上体现了光与影,很好的美学空间设计。菜品也很惊艳,属于创意菜,青柠鲈鱼与酸汤牛肉都值得推荐。

 

地址:三宝路110号

世外陶源餐厅

餐厅开在三宝陶艺村的老房子里,环境颇具特色,青山绿水间,古朴幽静,乡野气息浓厚,餐厅做的是景德镇本地口味,属于农家菜,因为食材新鲜,值得一试,但有些菜口味偏辣。

地址:三宝村四里家

寻味三宝

位于三宝国际瓷谷,背靠群山,面依田园,农家小院风格,入内别有洞天。菜肴主打本地农家菜,口味十分地道。

 

地址:竟成镇三宝路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