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瀑布旅游景点介绍
冷水瀑布风俗文化
跳坡节简介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
在隆林境内,长发乡的有东王、干坝、长发,德峨乡的有小德峨、弄杂、水落洞、大水井、隆或乡的有淦塘等等,皆为传统的跳坡场。“龙日”赶此地,“蛇日”赶彼地,
人们记行一清二楚。届时,方圆数十里乃至更远地方的各族群众都纷纷前来“赶跳坡”有的点着火把爬山越岭,有的背着铺盖徒步数日也要赶来。特别是苗族群众,
更不会错过本民族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不少家庭和村寨都倾巢出动。
风俗特征
头一天夜里,他们便蒸好面饭,煮好腊肉和辣椒骨,准备好了赶坡会的食物,天未亮即梳妆打扮,穿上最新最艳丽的服饰。
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把自已打扮得大方得体,决意在场上展露风韵而选中如意的心上人。
尤其是小伙子更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除了在坡场上展露头角外,还有一关过硬的竞技决斗,那就是爬杆与跳高难度的芦笙舞。
祖祖辈辈,善良的“坡济”、“坡耐”便早早在跳坡场中立起一根三丈余高的“坡杆”,杆顶吊一块腊肉和一葫芦苞谷酒。
届时,众多的小伙子则举行爬杆竞赛,爬杆的人要像猿猴般敏捷地爬到坡杆顶端,取下酒和腊肉后又能轻捷地倒爬下来。
接着,还得参加芦笙舞的竞技。这芦笙舞不是一般人都能“闯”得过的,因为“坡济”“坡耐”在栽坡杆的同时,就在草坪上栽上了三根一米多高的木桩和安放了一口大铁锅。这天,
他们在大铁锅里盛满水,且把水煮沸,并在铁锅口上横放一条两寸余宽的桃木扁担。
届时,首先要求芦笙手们边吹芦笙边在三根木桩上跳舞,苗人称为“三锅桩”。
其次,芦笙手们要一碗水酒跳上铁锅口的扁担上,边吹边跳舞,做到笙歌不断,酒碗不掉,舞步不乱,这就是要命的“蛟龙过海”关!须知,要完成这些高难度的技巧,没有这硬的本事是万万办不到的。
所以苗族人民素来把能顺利闯几这关的人称为(“阿卡又”苗语音译为“冲汉子”),其意为“最有本事的人”或“了不起的英雄”!不言而喻,谁能获得“阿卡又”的殊荣,不但获得了全家人、族人乃至整个苗人的尊重与爱戴,而且还赢得了众多勾彩(苗语:姑娘)爱慕与追求。
传承弘扬
苗族的跳坡节源远流长。“跳坡”苗语称“勾到”,为“玩坡”、“耍坡”之意;也有“斗更”之称,其意为“围着坡杆转”。
尽管对它的称谓有别,或因地域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而使得它的活动内容也有差异,
然而,它却以自己特有的魅力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在物质生活和物质文明较为富有的今天,
跳坡节仍以它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迷人的传奇色彩招徕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宾客。
冷水瀑布人文特色
百色隆林是一个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这里有苗族、瑶族、彝族、仡佬族、壮族。因为远在深山,
这里保留了许多罕见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对歌择偶、新郎骑马迎亲、神密夜婚、扁担舞、兴坡;瑶族的进寨拦路酒、民族舞蹈;苗族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抹黑脸习俗;仡佬族尝新节、拜树节等,那些特有的民风、充满古韵与情趣。隆林苗族有着多种多样的服饰:偏苗、白苗、花苗、栽姜苗、红头苗、清水苗叫人看得眼花缭乱;那坡县的黑衣壮以黑衣为美,服饰很独特,且特别能歌善舞,被称为“壮族活化石”。还有靖西的蓝衣壮族、凌云的瑶族风情,都很有独特的意蕴,乐业的母里屯,是保留着远古时代母氏社会的浓厚特征的地方;在百色参观广西最著名的绣球村、广西惟一的壮族博物馆、生态村,还可以获得猎奇心理的满足和多重审美的享受。
冷水瀑布其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