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是一座充满了人文氛围的自然景点,也是一个元素比较浓郁的地方,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无论是古人的诗句还是近代的旋窝风暴,这里都是值得你前往的绝佳地带,下面给大家分享庐山自驾游还需要买观光车票吗。
趁着假期,和好友商量着去哪里玩。身为在九江上学的我们第一想到的便是庐山。庐山是九江非常有名的一处景点,每当假期总是会有很多游客赶往这里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我们爬到半山坡发现的奇形怪壮的巨石,走在山路上各种花的芬芳气息扑鼻而来,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过往的行人有说有笑,似乎都很享受这次旅行。
坐大巴到山脚下,我们便走了四个多小时的石梯。走着石梯我便想这些石头是怎样形成的,如果是人工一块一块铺成的那可辛苦坏了那些建筑工人。真是应了鲁迅先生那句: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走在牯岭街,《成都》的歌词便萦绕在我耳畔,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从小街的一头往去便看到了远处山的风景。古朴的小镇,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顺着牯岭街往东南方向走,我们便来到了花径亭,相传这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大林寺桃花》的地方,雕像的一旁还有个茅草屋,里面有很多书法大作。
来到如琴湖,看着这片湖,让人感觉到的是平静,在这里内心所有的不安都可以搁置。湖面的水很清澈,太阳光照射在上面,湖面上泛起点点的白光,飒是好看。
山的影子倒挂在水里,呈现出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
来到这里,不禁放慢脚步,只为感受这美丽的风景。有人说,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我却是为了一处景而爱上一座城。那一刻,我仿佛与这山水融为一体,体会到的是内心的平静。
来到街坊看到这些画的时候,画还没有风干。看到这些作品,不禁为之惊叹。描摹的尽是如此栩栩如生。一支笔,几种颜料,一副庐山的风景画就这样形象的给刻画出来了。山里出高手呀!
爬上庐山,领会到的是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爬石梯,走牯岭街,赏花径,游如琴湖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怀。读完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旅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沿途美丽的风景,亦是一种情怀。在喧嚣的城市里待久了,来到这种远离嘈杂的地方心情是格外舒适的。
闲暇之余,感受这沿途美丽的风景。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禁想到,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各个地方的名胜古迹有天会不会也会渐渐消失。毕竟,怡人的风景也需要净化不是吗?到了某处,总是能看到某些不太文明的游客在各种地方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好像非得留下点什么才能证明他来过。真正敬畏大自然,热爱旅行的人不是靠这样的行为来显露自己。来过就好,无须太过张扬。
一座城,一处景,一首诗。真好!
忆庐山游
坐在电脑前翻看起了去年国庆节和几个朋友一起游玩庐山时照的大量照片,觉得有必要写点儿关于那次旅游的文字,否则随着身心逐渐深深融入嘈杂的社会后,或许很多珍贵的记忆就会被挤进角落,再想找出来就困难了,趁现在这样一个彷徨季,赶紧捋一捋,顺便沉静一下胸腔里那颗浮躁的心。
那次庐山之行创下了我们一行几个伙伴人生中的好多次第一。有人第一次出省;有人第一次坐动车;有人第一次坐火车,并且第一次坐火车就坐上了动车;有人第一次坐卧铺,所有人第一次和朋友结伴出游,第一次到名山游玩,第一次站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等等等等。
去到庐山火车站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六点十分许,时值仲秋,再过不片刻,天就要黑了。第一次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我们所有人都特别小心,不轻易和主动搭讪的陌生人作过多交流。在车站广场徘徊无果到天黑后,我们决定到九江县中心的酒店投宿。坐上当地的出租车,开车的是位中年女性,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谢姓朋友感到很奇怪又或许是出于谨慎,怎么还有女性开出租车呢?也确实,在武汉很少见到有女性开出租车。那个司机阿姨人挺打趣的,说道,庐山开出租车的大部分都是女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车子开动后不久居然堵车了,还是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朋友又轻声感叹了一句,这个地方也堵车!司机阿姨饶有兴趣的问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如实回答说是武汉。她马上也感叹道:武汉那才叫堵!顿时坐在后排的我和杨姓朋友回说确实是这样。接着她说起她两年前去武汉时的经历,坐在公交车上堵得一动不动的。我也打趣地问道:“阿姨,你敢到武汉开出租车吗?”司机阿姨摇了摇头否定道:“就我这水平应付庐山火车站附近的路面交通状况还是绰绰有余的,但要到武汉去开出租车,恐怕水平还不够!武汉司机的开车水平太厉害了,尤其是刹车技术!”她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顿时都因时刻警惕着而有些紧张的心轻松了许多。
聊着聊着,不久车就驶进了九江县,那里比我们想象中要繁华很多,听司机阿姨介绍说九江县中心就是九江市中心,听阿姨这么一说,我们也就不再觉得奇怪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在手机上搜到的酒店位置后,我们办好入住手续放好行李就出了酒店,这个时候,我们还都饿着肚子。
吃完饭后,我和朋友们走在颇为热闹繁华的街头,我发现了点什么,一个标示牌上写着“浔阳码头”,我知道,在这条路边的高墙外面就是浔阳江,于是我很自然地想到,这里应该就是江州司马白居易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的地方。浔阳江头夜送客,他送走了客人,时间却送走了他。而我只能在这不知何时筑起的高墙外隔着时空如白驹过隙般地想起那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悲情商人妇和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当时我也想像古代的那些大诗人一样,在脑海里深有所感地默作一首有关白居易或者《琵琶行》的诗作,来纪念一下我和他这次“偶遇”带来的意外旅游收获,但作起来难免伤春悲秋,毕竟我是出来旅游的,以免破坏心境,于是我放弃了作诗的念头。也许另外一个原因更为客观吧,我终究不是那些大诗人,佳句信手拈来,那会儿工夫,我的朋友已经把我甩得很远了。
在夜里,我们将身上所有的电子产品充电充到最佳饱和状态,以便第二天能在山上留下每一处美景和每一张开心的笑容。
收拾好随身携带的物品,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宾馆出发,直奔庐山。
坐在庐山的上下山巴士上,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山路十八弯。庐山的路,虽然早已经修成了宽敞的柏油路面,但是陡峭和险峻却不能让人忽视,尤其是坐下山巴士时,那种随时都有可能冲到路边荆棘丛生的悬崖下的感觉,让人想起来就心惊胆怵。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这种担心未免有点儿多余,现在,不知多少年前在山路两旁栽种的密集树木已经长得相当粗壮了,再加上一个个高驾龄高水平的司机的长年安全驾驶经验,足以使各路游客安全上下山。
四十分钟左右,便从山脚来到海拔一千多米处的牯牛岭巴士枢纽站。由于来时在山脚下耽搁了一段时间,来到巴士枢纽站时已经十点多了,于是我们决定填饱肚子再去逛景点。巴士枢纽站所在的牯牛岭是庐山上的集中商业区,在那里我还看到有李宁专卖店,虽然牯牛岭上大多数都是先前牯牛岭镇上的原住民,但我想,这个运动专卖店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卖登山鞋给有需要的游客。
虽然这里是商业集中区,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美食城,除了为数不多的卖庐山纪念品的店面以及店面外,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小餐馆或者是装修颇为精致的小酒楼,看看各店门前的揽客招牌,上边写的最多的就是庐山上的各色野味和蔬菜,意思并不是指它们都是庐山上特有的,只是说它们都是在庐山上养殖和生长的。我们找了一个人气非常旺的小餐馆点了招牌上写的几个特色菜,四菜一汤,菜盘子虽然不大,但是味道却很不错,价钱也公道,记得一共吃了七十多块钱,至于具体都吃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当时我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在旅游的地方会有如此令人满意的服务效果呢?以前的旅游经历告诉我,绝大多数旅游地方的食物不仅贵,而且通常都难以下咽,能闭着眼睛吃完就很不错了。后来我想明白了,是竞争环境和羊群效应的共同作用效果。
那么就又有疑问了,绝大多数游客都是第一次来,怎么知道谁家做的菜好吃,谁家做的菜难吃呢?人的表情是从来都不欺骗人的,其中当然就包括饮食时的表情,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你极度饥饿的时候,面前有一份很不合你胃口的食物,但不吃,又会饿得难受,于是你就恨不得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把面前的食物吃光,相信那个时候你自己都能感觉得到自己脸上的表情是多么地痛苦。饭菜好不好吃,是由客人说了算,但是客人又没义务替你宣传,所以一个好厨师很重要,有些餐馆的菜之所以难吃,主要是因为厨师水平不过硬。那么价格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你从竞争环境中吸引过来第一桌客人,不要求比别家的价格低,起码不能高,我还清楚的记得,几乎每家餐馆都有那么两三道价钱为个位数的菜,这一点在旅游区是很难得的。价格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帮你在新来的客人看到先来的客人脸上愉快的饮食表情后进一步留住客人,如此一来,羊群效应就起来了,还怕赚不到钱吗?
满意地吃了一顿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味后,擦了擦嘴,就踏出了满山找旅游景点的第一步。记得第一站来到的是一个在高山上难得一见大平台,也可能是后来经过人工硬生生凿出来的,但这里还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游客们观望庐山的好地方——观望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文豪苏轼笔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一面,那种极目于众山之巅的豪情,顿时觉得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不忍让其随意流逝。观望台的旁边有一座紧挨着它的小山峰,其实它的海拔也并不低,只是比观望台高出十几二十米而已,但那里并不适合观望更广阔处的巍峨群山,但顺着从石壁中凿出来的阶梯上去,却有几处惊险刺激的拍照留恋处,我们当然也没有随便放过这些机会。其实我本人并不喜欢照相,但是我很喜欢给美好的人、事、物拍照。
还记得诗仙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吗?但是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因此也无法感受到它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磅礴。我在想,如果我也站在了庐山瀑布前,我能不能写出像《望庐山瀑布》一样优秀甚至更好的诗呢?比如……还是算了,我也只是想想,如前面所说,我终究不是那些佳句信手拈来的大诗人。当时听说由于庐山地区有段时间没下雨了,庐山瀑布的流水量并不大,简直可以用临近枯竭来形容,很难感受到那种“飞流”的感觉。我又在想,如果当年李白游庐山的时候也碰巧遇到庐山缺水,他还能不能写出如此气势恢宏的诗篇呢?想到这里,我感到万分庆幸,庆幸那时的诗仙李白看到的是如白练飘空的水流,直落云霄。否则,中华文化桂冠上很有可能就会少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庐山之不幸,是每一个喜欢中华诗歌的人的不幸。幸好没有如果!
其实我们本来是打算去看庐山瀑布的。从一条宽敞的柏油路一侧的一条小路进入一个名叫仙人谷的地方,听去过的人说从那里先下后上可以看到庐山瀑布,但当我们从那里下了很长一段路后,碰到我班上几个结伴同行的同学,他们说从那里到瀑布还有一段路程,并且瀑布上流下来的水流并不大,这很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但当时我们还是想去看看,于是同他们作短暂的交流后,我们继续向下走,走了一段石阶路后,我们便来到一段较为平稳的路段,从指示牌上可以得知,前面就是上行可以看到瀑布的路,可是在这途中我们被一条从大山深处流下的溪涧深深吸引地拔不开腿,再说这个时候也已经走累了。溪涧的水流虽然不大,但是溯流而上眼睛所及之处的景色却是十分迷人,于是我们决定顺着溪涧向上去看一看,到了不能走的地方再折回来。从溪边片屑不染的环境可以看出,这里很少有人踏足,可能是因为从这里经过的游客一心想着要去看瀑布,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从这里深入进去会遇到什么不测,又人迹罕至,有什么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得到帮助。于是在后一个可能下,这条逆溪而上的“路”更是没人走了。
在零乱的石头上蹦蹦跳跳,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清澈的溪涧水一路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土家族的美丽姑娘和帅气小伙在与我们对山歌,吸引着我们向更深处前进,而我们却无心对歌。一路的欢快与轻松让我们忘记了要去看庐山瀑布,大约两小时后顺着溪涧逆流而上我们来到了连接景点与景点的公路。
最终虽然没能感受到李太白口中的一水豪迈与磅礴,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苏东坡笔下整座庐山的神秘和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么充满哲理感的诗句!是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局者迷,这大概就是我和千千万万个你为什么不能真正了解自身和社会的本质原因吧。
这后来,我们又玩了一处景点,并且还是从仙人谷顺着溪涧上来后就近选择的,那是坐落在山里的一座开放性小寺庙,没有围墙,是专门供游客祈福、消灾、解难的,至于名字,我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也确实不想在这里杜撰一个名字出来,如果这样做的话,或许真的会触犯佛祖的。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崇拜佛却从不信佛,遇佛只合十作揖不跪拜,是我的原则,也是我对佛的一种尊敬。在中国神仙系统中的佛界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就是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何种的心胸,才能造就如此的不羁与豁达呀!纵观多多少少有些虚伪做作的佛界,无论是神仙系统中的还是现实世界里的,有几人能做到这样?他们不敢这样做,为什么不敢?他们害怕得罪他们领导——高高在上的佛祖,他们一边以佛祖的名义为普罗大众,一边却欺骗着佛祖在尘世中拈指传花①。化缘,多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修行行为,现如今,却完全变了样,够用就好,却变成了越多越好。我之所以崇拜佛,是因为佛在虚拟世界里的存在,催生了给予世人启迪与智慧的佛文化,我喜欢有关佛以及那些真正的禅师们的所有小故事,因此,我崇拜佛。
记得那天在那里,待在人群中却不感觉到喧闹,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人就会闹的世界里,有这样的地方是很难得的,我想这就是佛衍生出来的力量。听人们敲钟的声音,清脆动听,真的,那真是天籁之音,纯粹却不单调。我曾和一个朋友讲过,我这样一个人,或许有一天真的会出家为僧,不知道会不会一语成谶呢?
接着我们到五老峰去转了转,看到了不少的嶙峋怪石,也照了不少的奇景照片,其中给闵小妹照的那张照片我很喜欢,并且还给它去了个名字,叫“勇闯天涯”。
到我们要下山时,天已经快黑了。记得到牯牛岭巴士枢纽站时,最后一趟下山巴士在几分钟前已经向山下开去了。不过那些工作人员都是些热心肠,打电话叫已经开出的巴士司机把车停在原地不动,再让另一位巴士司机开上一辆巴士把我们一行四人送过去。由于很多的私家车也开进了山,导致将近天黑时出现了大拥堵,那真是堪比武汉!到山下时,天也已经黑透了,在进庐山的大门处,我们拍下了关于庐山的最后一张照片,而照片上仅仅只有火红色的“庐山”二字,剩下一片漆黑,别无他景。
回到九江县,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在宾馆租了一间麻将房,吃完晚饭后,打了通宵的广东麻将,虽然杨姓朋友一开始根本就不会,但到散场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所有的规则。第二天小作休息,临近中午退房时,我们才出发前往火车站。
对于我这种好茶的人来说,到庐山游玩,不得不提的就是真正的庐山特产——庐山云雾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它当然有其名茶所不及之处,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而久负盛名,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云雾醇香益寿年”的说法。庐山云雾茶由于长年饱受庐山流泉飞瀑的亲润、行云走雾的熏陶,我曾经在我以中国十大名茶而作的诗②中,以一个“藏(cang)”字来概括了它的出身特点,自认为还是相当精妙的。
趁在火车站等车空挡里,我拽着朋友们陪我到车站旁专卖庐山云雾茶的店里看茶,店面装修得比较精致,里面各种档次的茶都有,以中下等居多,最终我就买了二两中下等云雾茶。十月一日这样季节已经远离了庐山云雾茶的最佳采摘季节,所以这个时候的茶如果保存不恰当,就会因为被氧化而失去它原有的色香味,并且泡后的叶片呈褐色,失去了观赏性,另外再加上有些不法商家会用春天的柳芽经炒制后在里面混一些茶叶上炒制时掉落的绒毛来冒充云雾茶,这样的“茶叶”就算放置很长时间,它泡出来茶汤依旧清绿,叶片依然泛绿,一般人很难辨别真假,因此我就没有多买。二两茶,如果混着当时已有的那些茶叶喝,不喜浓茶的我也能间间断断喝上一两个月的。
坐上回武汉时的火车时,我们没有来时的期待与欣喜,但却有来时没有的坦然和回忆。
豆蔻青春如孩童时光,将会一去不复返。每张照片上挽留的拥有六十个当下的瞬间③,是平常生活里怎么也抓不住的。年轻人多出去走走,多给自己留一些回忆,未尝不是善待青春的一种好方法。
注 ①拈指传花:在这里用来比喻佛家在尘世间不应该有的俗世行为,具体指利用声名远播收敛钱财。这个词是信手写来的,本以为是个成语,但当我将它们的拼音一齐输入搜狗拼音搜索器里时,它却没有出来,于是我在网上查了查,才发现它真的不是个成语,“击鼓传花”倒是有,另外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门挺厉害的佛教武功,叫“拈花指”,我大概是将二者搞混了。都说文人喜欢造词,特别是不入流的文人,但是我觉得这个词我还是造得挺好挺传情达意的,因此就没有改了。
②我以中国十大名茶而作的诗:西湖俏龙井,洞庭碧螺春。庐山藏云雾,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绿,君山玉银针。六(念lu,四声)安瓜子片,福建武夷岩。黄山嫩毛峰,最芳祁门红。
③拥有六十个当下的瞬间:现代佛教认为,一小时有六十分钟,一分钟有六十秒,一秒有六十个瞬间,一瞬间有六十个当下。“当下”是组成时间的最小单位,只有我们有意识地活在最小时间单位里,才能真正意识到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可贵。细化时间,这就是佛语里“活在当下”的真正意义。
乐游庐山
记忆中的庐山是一条路走到底的石门涧。初中学校组织春游,十二三岁的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抵达乱石崚峋的小溪,一直走啊走啊,从日光苍苍凉凉走到“如探汤”。把“跳石头”当作探险,把与青山绿水的近距离接触当作暂别枯燥学习的消遣,与平常一起玩闹的伙伴坐在溪边草地旁,聊着小时候的爬山趣事,看夕阳的余晖将影子拉得老长……
记忆中的庐山是雾气迷蒙的三叠泉。那是被我们争取来的高三春游,然而仍逃不了武中 “不下雨不春游,不下雪不开美育节” 的定律。雨下的好大,行至途中的大巴一度暂停准备掉头,车内十七八岁的我们都在祈祷雨快停。我们披着五颜六色的雨衣,如逃出樊笼的鸟儿,在雨里奔跑着,还叫嚣要第一个到达三叠泉。雨越下越大,最后封山了,我们没看到瀑布,只看到几处泛白的水流,听到远处轰隆隆的水声。但当时大家的头发都粘在脸上,而笑容也挂在脸上,眼睛和雨珠一样亮晶晶的。
这次,二十四五岁的我们,再一次抵达庐山。虽然身边的人换了几拨,但就像窥探了人生的大部分一样,我们将庐山玩的尽兴。看到的庐山,与记忆中的庐山,拼接凑合,也可能这仍不是完整的庐山,就像我们的人生还早着呢!
——题记
说起这次的庐山行,由我起兴,纯粹是因为三月时超级迷恋苏轼,所以想去他去过的西林寺、庐山瀑布看看。没想到跟蓉儿、许二一拍即合,四月便开始定火车票和住宿,末了,蓉儿的鲤鱼也要一起来,四人成行便是板上钉钉了。
熬过一半花开一半雨下的四月,四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四人在武汉火车站汇合。跟蓉儿已有大半年没见,这个在大学时被外教认成我双胞胎姐妹的人,让相见甚是亲切,四人吃着周黑鸭,聊聊各自的近况,车窗外的落日红彤彤的。两个小时的车程像浓缩的十五分钟,从火车站出来,天黑得彻底,我们按图索骥,下榻预定的宾馆。这一夜真是难熬,宾馆房间外的走廊直到凌晨两三点仍有动静——大嗓门的吼叫声、小婴孩的啼哭声、搓麻将的喊骂声、还有醉汉的敲门声,听在难眠的我的耳里简直声声惊魂。一夜不成眠,吃罢简陋的早餐,我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坐上通往庐山大门的小巴士。
小巴士路过九江县某管理局,我们都很好奇“庐山市与九江县的关系”。庐山原由庐山管理局、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四家单位分割管理,为了解决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2016年5月份才成立庐山市。虽然庐山市成立时间不长,但这里的街道布局都很旧,跟国内其他县级市差异不大。其实,在发展程度相同的城市,其城市规划都类似,并不会有多少惊喜。等小巴逐渐远离市区,走上盘上公路的时候,我们才看出庐山市的独特。
从庐山火车站到庐山景区南门,一共是25公里,这段盘山公路占了总路程的近一半。我们在车内开玩笑,这路若非老司机,轻易是不敢上来的。路沿着山体或缓或陡蜿蜒向前,小巴士右边是“侧成峰”,垂直的石壁上密密丛生着杂草、灌木、乔木,时见盛开的映山红,是正红色的;小巴士的左边就是“横看成岭”,大大小小的山背阴或向阳,山脊或山谷,都长着“朵朵”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墨绿色外笼罩着一层烟灰色。山体绵延向远处,“山外有山”,质朴敦厚。我们正探讨那山坡上的树是何品种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平坦的绿松石般的湖面,没有半点涟漪的水面与湖边的红瓦白墙房子相映成趣,真像山里悬挂的风景画,毫无违和感。我们还没来得及搜索湖的名字,山路一转,又是成片的绿树。等路走到尽头,我们便到了芦林停车场。
下了小巴士,四人一头雾水,因为没有任何指路标志,山林的清风习习,凉意刺激全身的毛孔,我们四个外乡人有点懵。耳边只有推销旅游产品的声音在危言耸听:不坐我们的车上山,根本就找不到路。这话我们前一天在宾馆里就听那老板娘眉飞色舞地讲过,我还真不信了,苏轼他们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还能爬山赏景,我们眼前这么多路手机里有这么多导航还走不到山上?进出停车场五次,问了山林清洁大叔,还有当地好心的大姐指路,我们算是清楚了自己的游玩路线:以停车场为中心,目光所及的三个方向的路都有景点。庐山的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那些旅行社得以大行其道,简直拉低庐山人民的整体形象。
四人协商一致,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斗志满满!走过停车场上面的一片鸢尾花,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在眼前伸展,一棵小叶红枫叶子红的发亮,蓉儿说这空气中都是负氧离子,我们要大口呼吸好好“洗肺”。通往中科院植物园的水泥道上,阳光不受任何遮挡物的限制,肆无忌惮地投洒,整个世界清新盎然,视界远的可以,我觉得自己的近视都没了!我和蓉儿手拉手,目光所及的植物都在我们讨论之列,“那是猕猴桃”“这是紫杜鹃”“那是红豆杉”“这是香樟”“那是紫藤”“这是野樱桃”……像是在给彼此科普,而更感慨知己难遇!
一千六百年,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棵树被种下了,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变迁,银杏的“活化石”之名果然名不虚传。我仰头,想看看这棵银杏有多高,然而180°的仰视让我的脖子坚持不了多久。它跟柳杉并排生长,可能柳杉挡住了它的阳光,于是它的枝干环绕柳杉,形成一个个圆圈,再延展出去,我感觉这棵树真的成精了!听着导游的讲解,传说在清乾隆年间,皇帝命大臣修建黄龙寺,要砍去这棵大树,但是伐木工头天砍这棵树,第二天它被砍的部分就长出来了,大树一直没被砍掉,皇帝见工期一拖再拖,大发雷霆,命大臣三日之内砍掉树,不然就砍大臣的脑袋。大臣很焦灼,对树说出自己的苦衷,晚上大臣做梦,梦里大树开口说话了,他让大臣先砍掉自己的树枝,说那是他的子子孙孙,把子孙砍掉,他没有要庇护的事物,就可以砍掉他的主干了。第二天大臣把树说的话说给皇帝听,皇帝很感动,觉得这是棵宝树,就命人将树围起来重点保护。我摸着这棵树伸出围栏的树枝,特别光滑紧实,仿佛摸到了1600年前的时光。虽然不知道导游所说的是真是假,但我想,只要政府下决心保护一棵树,那是轻而易举的,同理,只要政府下决心做环保,我们的自然环境也会越来越好。1600年的古树,像个古老的管家,默默地守护着庐山,看着世事万千变化,它自岿然不动,寂静生长,这种缄默的力量,在它每一片随风飘动随光闪耀的叶子上显露无疑。真是庐山的宝树啊!
牵着光芒 牵着希望
牵着情歌 牵着梦想
走进我的心房
我踩着错落的乱石,手扶护栏,近处城镇的风景和湖水尽收眼底,极目远眺,看到远处的山脉像卧着的大鲇鱼,而云雾间我看不见的地方据说是长江。没顾好脚下的路,急着将所看到的美景与蓉儿分享,双膝跌跪在石头上,疼了我半天,我就质疑电视剧里那些情节,要是真有血肉之躯从这崖边跌落,绝对要被这石头剐蹭骨折,绝无生还的可能。
继续走山路,来到谈判旧址,即1946年7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当时政府主席蒋介石,这是他们晤谈之处。感觉更像露天茶楼,刚好有商家借机兜售香茶。在“纵览群真”四字前,有一桌游人悠闲地品着茶,正热烈地讨论着当年蒋介石的功与过。他们两女四男,都年过四十,一派人生赢家的姿态,或学者或商人,悠然自得,桂花茶香在这不足20平米的地方萦绕。不知道,当年谈判的两人是否也有如此和谐的氛围?我一时兴起,叫起离得最近的一个大叔给我们四个合影,他欣然接过手机,并霸气地对欲穿行的男子说:等着。他的范儿太霸气侧漏,那种运筹帷幄又云淡风清的姿态,若非经历大场面并悟道于心的人,是不具备的。不知四十岁的我是否也能如此淡然,却也如此内力深厚?
走过仙人洞,很多人拥堵在石阶上,我和许二上前凑热闹,原来是庐山的野猴在跟游人嬉戏。有一只猴子端坐在树枝上认认真真地吃德芙巧克力,那撕包装纸的手法娴熟无比,而另一只在疯狂的摇树似乎在向游人讨吃的。我从包包里拿出蛋糕,许二把它摆在石墙上,没多久,那只吃完德芙的猴子从远处“飞过来”,双脚勾在树枝上,双手搭着石墙,然后腾出一只手,迅速地将蛋糕塞进嘴里,然后用力甩出自己,几步就窜到远处的树枝上去享受美味了。这动作一气呵成,不超过十秒。我想到去年五一去张家界,路过回音谷的时候,很多猕猴在跟游客互动,弟弟手欠,伸手摸了一把小猴子,然后一只脸发白的猴子窜了出来,不一会儿又来一只,其中一只动手拍了我弟弟一下,然后两只猴子一起追着我弟弟打,最后引来一群猴子追我弟弟。我和其余游客站在猴群前,不敢向前,老弟跑得飞快躲避猴群追击,我听到身后有人说想去采访那哥们儿的感受。我都快笑岔气了,猴子果然有灵性,护幼心切。
拍张合影,留个纪
念,将这一切封存,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