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

英雄故里,东夷之都阳谷县的东北部,有一个名叫阿城的古镇,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明清之际,由于漕运发达,这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号称“运河文化项链上的璀璨明珠”、“华北五大寺院”之一的著名佛教寺院——海会寺就坐落在这个镇上。

 

海会寺的建立,与京杭运河有着难解之缘。据寺碑记载,清康熙四十八年,东阿海会庵僧人隆性法师从金陵募造三尊大佛,用大船沿京杭运河北上,至阿城镇,船竟停泊不前,动用数百人也无法拉动。隆性法师与当信众认为,这是佛祖显灵,要安居于此,于是便将大佛请下舟船,安奉于镇上的财神庙内。因财神庙异地另建,隆性法师便依原本修行的寺名,将财神庙改为“海会寺”。后,海会寺僧人元衡法师募集资金,将财神庙由三间扩建为五间,改建成大雄宝殿。

又经过数辈僧人努力,海会寺逐步形成了占地近百亩,拥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各种佛像500余尊,“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建筑群。相传,乾隆六次下江南,曾多次来此游览。大雄宝殿院前的石碑,即是乾隆亲笔所写。

然进入近代以来,海会寺遭到多次损毁破坏,面目全非。1999年,经阳谷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海会寺归还佛教界,并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能阐长老、仁修法师、仁海法师入住海会寺,全面展开海会寺的修复工作。历时十余年,海会寺的各大殿堂已基本修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