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旅游景点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太尉宫,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原是陈苏祠堂。陈苏,河南固始人,唐末隐居罗源曹峰,教民农桑、礼教,死后被遵为神,封太尉。后陈苏祠堂改名为神宫,称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坐西朝东,背依小山丘,门前埕地宽敞,建筑面积82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宫门、戏台、左右庑殿、正殿等建筑,均是穿斗式构架。各建筑兴建年代不一,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并存,融汇组合一体,被文物专家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2001年06月25日,陈太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陈太尉宫历史沿革

陈太尉宫,原为陈氏宗祠。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苏被封“英惠侯王”,族人尊其为神,扩建后的高行先生祠改称大宫。

宋嘉熙三年(1239年),即陈太尉入祀,供奉在北配殿,陈太尉宫再次扩建。之后经过宋、明、清历次整修、扩建。现存山门戏台与看楼(清)、北南两配殿(明、清)及正殿(宋)。

陈太尉宫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陈苏年八十五无疾而终,乡人感慕,立塑像供奉在陈氏宗祠,并将祠亦改称为“高行先生祠”。宋嘉定二年(1209年),敕封为“英惠侯王”;宋嘉熙三年(1239年)加封“显佑嘉应侯王”即建造宫殿于宗祠前,称大宫。同年(1239年),陈苏十五世孙智勇双全,正直勇为。十七岁时官拜统制,应召平定闽邦叛乱,立下战功,荣归故里,十八岁时无疾而终,于宋嘉熙三年(1239年)追封为都统伏魔威灵太尉尊王,配享于宫,英灵显赫,护国佑民,后人为纪念他,四时八节祀典朝拜,络绎不绝。浙江、温州、宁德、古田均建宫供奉。故此将其大宫改称为“陈太尉宫”。

陈苏

陈苏(831年~915年)原籍河南府光洲固始县华岳村灵潭境,为一贡士。为人秉性豪爽,志行清高,羞与权贵为伍,朝廷屡次起用,坚不受命。唐昭宗龙年(889年),陈苏不远千里避乱入闽迁福建罗源河洋丰上里(今中房镇乾溪村曹湾自然村)定居。他极慕当地民风淳朴,有久居之意,于是自取松苗两株,倒插于砀滨山上,默祷:“此苗如能成长,吾将定居于此”。不久,松苗果然成活,陈家就此定居下来。在此地有一自然村命名为“倒插松”村(曹湾村)。

陈苏入籍后,视邻里如手足,和睦相处,热心公益事业,自办乡塾,竭力传播中原农耕技术,诲人不倦,发动乡人垦荒种茶,栽桑养蚕,改善生计,提倡敬老尊贤爱幼,并于晚年时舍田建造“崇阳禅林”(在林家院前,今崇寿寺),尤其对医术造谐很深,治病救人,仁心善德,深受乡人敬重,尊其为“高行先生”。年八十五无疾而终,乡人感慕,立塑像供奉在陈氏宗祠,并将祠亦改称为“高行先生祠”。

陈太尉宫其他介绍

陈太尉宫座落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原南宋嘉熙三年(1239)苏十五世孙封“都统伏魔太尉”,改名陈太尉宫。整座建筑由正偏殿、戏台、宫门组成,支承构件为拱斗叠接,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系省级文物。